【本報訊】滙豐控股(005)旗下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CIBM)聯席主管歐智華,昨日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環球資本市場業務經過去3年高峯投資及重組工程後,經營支出可望從年增長25至30%,回復到10至15%的穩定增幅。
若目前有利的市場環境持續,他相信業務的回報走勢相當正面,新興市場是資本市場業務未來增長引擎,中國尤為看好,滙豐會以上海總部作為內地資本市場業務的軸心,主要靠自然增長,亦會把握今年內地銀行業開放帶來的商機。
05年度轉虧為盈
過去3年環球資本市場人手淨增長超過10%,歐智華說股票業務已成功於05年度扭虧,未來會繼續拓展極具潛力的衍生工具業務,配合集團收購滙豐融資後的優勢,亦會在北美開展按揭抵押證券(MBS)交易。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主管馮婉眉補充,內地剛公布銀行參與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細則,新例容許銀行更大程度涉足財富管理,及將本土資金引至離岸投資,滙豐具備申請QDII資格,加上與策略夥伴交通銀行(3328)的合作平台,她認為滙豐在內地資本市場業務享有絕對優勢。內地資本市場會按「樞紐及輪軸(hub&spoke)」模式發展,以上海為樞紐,並於外圍城市如北京、深圳、武漢、重慶等,設立交易中心。
金管局去年5月推出「3招」,令港息從零水平飆升,去年底滙豐環球資本市場經營收益,因而下跌15%至40.8億美元(下同),其中貨幣市場及資產負債表管理,更銳減48%至12.38億元。
歐智華說包括行方本身流動資產的資產負債表管理,獲利主要靠期差交易(gapping,即借短錢拆長錢),利率曲線傾斜或平坦是賺蝕關鍵,去年1個月港元拆息,從平均約23點子彈升至448點子,但12.38億美元相比集團320億元的相關淨收益實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