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大選 反對黨衝擊李氏王朝

星洲大選 反對黨衝擊李氏王朝

新加坡今天大選,是李光耀長子李顯龍2004年從吳作棟手上接過總理職權以來首次舉行選舉,因此今次選舉被視為對李顯龍執政近2年的公投,不但關乎李氏王朝能否植根新加坡,還關乎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權力消長。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一直是執政黨,幾乎壟斷國會84個議席,今次執政黨透過誹謗官司,迫使一些反對派重量級領袖破產,令工人黨前黨魁惹耶勒南(J.B.Jeyaretnam)、新加坡民主黨黨魁徐順全無法參選,但另一位反對派領袖詹時中從中策劃,協調各在野黨推舉47位候選人出戰,令人民行動黨18年來首次無法在提名日,在絕大部份選區毫無對手下提早宣布勝出。
外界預計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最終會勝出,問題是在新加坡人不滿和求變聲中,可取得多少普選票和議席。在民眾一片埋怨聲中,李顯龍已打定輸數,無法像吳作棟在2001年大選取得75%普選票,只希望可取得65%普選票,力保80席。

經濟轉型湧現「新窮人」

65%普選票和80個席位遂成了給李顯龍打分的指標,若得票率和議席數目少於這個指標,無疑是選民向李顯龍的管治摑了一巴掌,令李顯龍今後管治威信備受挑戰,還意味反對黨冒起,更多專業人士和新興一代投入反對派陣營,挑戰人民行動黨專政局面。
李顯龍和父親李光耀連日來都標榜人民行動黨執政下,將新加坡由轉口港打造成社會安定的製造業和金融業中心,但在經濟全球化下,經濟轉型令低收入、低技術人士成了裁員風下的犧牲品,這批見證新加坡獨立、經濟蓬勃的老一輩選民以往是人民行動黨的擁躉,但如今他們飯碗不保,又面對高通脹和高消費稅問題,對執政黨愈來愈不滿。
反對派工人黨抓着民眾生活艱難的現實攻擊執政黨,指全球化令企業外判工作到中國,使新加坡湧現「新窮人」。反對黨更揪着國務資政吳作棟夫人陳子玲說,全國腎臟基金會執行理事年薪60萬坡幣(約300萬港元)只不過是「一粒花生米」大做文章,向選民派花生米時夾附一張字條:「你想要獨裁管治抑或民主?請投新加坡民主聯盟一票。」反對派能否突破人民行動黨壟斷政權局面,還看選民今天的投票意向。
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