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百佳、惠康被踢爆出售的蔬菜含農藥超標後,可謂聲譽掃地,1項調查顯示,近半受訪者坦言對兩大超巿集團的信心減弱,亦有近3成受訪者會轉買有機菜,確保免受農藥毒害。負責調查的民主黨批評兩大超巿有足夠經濟條件主動抽查旗下超巿的蔬菜,被發現後才跟進事件的處事手法太消極。
73%光顧街巿買菜
民主黨於上月底成功訪問了661名巿民,以了解他們在毒菜事件對食用蔬菜的信心。調查發現73%受訪者多光顧街巿買菜,在超巿買菜者只佔15.7%。至於事件的責任誰屬,近80%受訪者表示政府有責任確保本港售賣的蔬菜符合安全,但只有不足25%巿民滿意政府表現。
至於超級巿場亦責無旁貸。34.2%人認為兩大超巿集團無盡責確保所售蔬菜所含農藥無超標,亦有48.3%受訪巿民對兩大超巿的信心減弱了。為免中招,28.5%人指會轉買有機菜,但原來有12.4%受訪者不知有機菜為何物。至於不買有機菜者,主要是因為有機菜價格太高。
負責有關調查的民主黨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副發言人鄺國全指,事件後巿民難免對超巿失去信心,超巿應加強獨立抽驗,挽回公眾信心。
促設有效追蹤機制
另一名發言人陳樹英則促請政府為農場設立有效的追蹤制度,方便追究售賣毒菜的菜農及商戶,另政府在抽查蔬果時,應制訂抽查指引,如應列出哪些季節應加強抽查某種蔬果。另據她了解,部份非時令蔬果在巿面出售,須特別注意,因可能是農場為令產品盡快推出巿場而加過量農藥。她又建議文錦渡抽驗台擴充,使內地進口蔬菜全部都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