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景新城 十年樓蟹

愉景新城 十年樓蟹

十年回首,愉景新城一手買家,可以賣樓賺錢的,僅第一期97年中入伙後即放售的一批幸運業主,及當年一批以炒籌搵食的炒家而矣。至於一直堅持死守至今的一手業主,仍未擺脫樓蟹枷鎖,甚或仍活在樓市噩夢中。因為愉城樓價仍「未見家鄉」,現時二手平均造價,每方呎都只是3600至3700元水平。
荃灣是當年港府最早發展的衛星城市之一,近10年區新發展物業都是重建而來,愉景新城當年便打着「區內約十年沒有大盤推出」的旗號,晉身明星盤。

樓價插水挫近半

樓盤96年9月開售第一期單位時,吸引逾萬人入票登記,當時的平均即供呎價已達5000元水平;其後97年3月及9月再推的第二、三期,認購登記都有近9000票及逾4000票,平均呎價更達6300元及7300元。愉城當時定價雖然高企,但都是緊貼市場;加上有不少炒家及投資者追捧,每期所推的逾千個單位,都錄得即日售出逾九成甚至全部售罄的佳績。
然而,當97年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全港樓價即時「插水」,98年初入伙的愉城第二期,便因銀行估價不足而醞釀了一場撻訂潮;後得發展商提供第二按揭,才令大多數買家可勉強上會。但98年中入伙的愉城第三期,由於樓價仍狂瀉不止,跌逾四成,發展商也欲救無從,最終有200至300名買家選擇撻訂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