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紀念1989年6月4日被軍隊屠殺鎮壓的眾多青年學生及市民,為了中國的前途,他們付出了生命,是為國殤。」國殤之柱刻有簡述六四事件的碑文,也展現眾多死難者被鎮壓時的扭曲面容。這支泥褐色的雕塑現正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告誡年輕一代,勿忘示威者在天安門前,被坦克車輾過的那一夜。但港大學生會擔心校方會以校園擴建為由,藉機移走國殤之柱。
獻上白花默哀悼烈士
昨日是五四運動87周年,10多名港大學生與支聯會成員向國殤之柱獻上白花及默哀,紀念為爭取民主而犧牲的五四及六四烈士,並用擦銅水擦亮雕塑刻上「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等碑文。
國殤之柱於98年由全體學生投票通過永久豎立在港大校園,但一直未獲校方正式答允。
對歷史無知難獲尊重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斥港大校方對此事的態度搖擺,但相信雕塑最終不會被移走,「唔單止學生反對,社會會好大反應,冇人會敢推翻呢個投票結果。年輕人會透過呢種悼念活動了解歷史,唔好同我講日子耐,南京大屠殺重長時間啦,點解我哋無忘記?」
港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何雪瑩在儀式上稱,港大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就要保留國殤之柱,不能單靠雄厚的資金及基建,「如果港大學生對歷史無知,大學不會受到世界尊重。」
參與洗刷國殤之柱的文學院一年級生劉同學說,雖然對兒時看過的六四新聞片段印象模糊,但當他為死難者默哀,眼前就出現死難者被軍方鎮壓的場面,令人心酸。
劉同學說,雖然希望港大能予雕塑容身之所,但更期待雕塑可永久放在維園,甚至金紫荊廣場,即可反映中共政府勇於承擔歷史。
港大昨日回應稱,國殤之柱的擺放事宜並未納入校園擴建的討論議程,校方未有打算改變現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