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叫做「大中華」的,有3家。中英文名稱,非常相似。它們是ヾ大中華集團(141,GreatChinaHoldings)、ゝ大中華實業(431,GreaterChinaHoldings)、ゞ大中華科技(8032,GreaterChinaTechnology,03年10月起停牌)。
3隻「大中華」都是冷灶,要燒,燒「141」(下稱「大中華」)。
■大中華前身是金城國際(鞋股),89年由日資集團收購,91年由台資收購,主席賀鳴玉家族持有52.87%。第2大股東大有來頭,正是中國糧油(506,市值85億元),持有17.22%。公司市值僅1.55億元,兩大股東以外的街貨,不足5000萬元,可以理解股份交投何以非常疏落。
■大中華的業務不再是15年前的產銷鞋履,而是做魚粉及木薯片貿易,及在中港持有物業。魚粉(fishmeal)是魚類飼料,佔大中華營業額極大。
05年(12月年結),大中華營業額15.80億元,增17%;純利3018萬元,跌12%,每股盈利由13.1仙降至11.5仙。
大中華的魚粉貿易生意,主要由美國入口,銷往中國。去年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美國新奧爾良(魚粉單一最大貯存城市),魚粉價格飛升,大中華貿易業務受到影響。公司盈利中,物業重估增值逾2300萬元佔重要部份。
■06年,在禽流感的影響下,海產消費上升,有利魚粉貿易。大中華盈利預測可以維持。往績PE5.1倍,預測相若。
■05年底,大中華淨借貸1.62億元,股東資金4.99億元,淨借貸比率32%,處安全水平。
大比例持有物業
■大中華在本港持有3.92億元物業,持有以上海為主的物業1.73億元。本港物業以店舖為主。投資物業增值5.65億元,相等於每股持有2.16元物業,折合股價的3.7倍,所以大中華的「地產質地」十分厚。持有大中華,變相大比例投資中港地產。
■05年底,每股賬面NAV1.91元,P/B僅0.31倍。所持物業假設增值20%,每股實際NAV高達2.34元,P/B更低至0.25倍。
■大中華這個冷灶,的確非常冷。今年以來,平均每周成交不足8萬股。05年,平均每周10萬股;04年多一些,平均每周有66萬股。
●大中華是超值大冷門股份,無妨投下小小注碼,耐心持有,博取類似1倍以上的高回報。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