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呈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市民從飲食中攝入的赭曲霉毒素A,以及食物樣本中的含量均遠低於可容忍水平,所以相信在本港零售市場銷售的食品,不大可能令消費者因攝入有關毒素而損害健康。
食物貯放陰涼地方
赭曲霉毒素屬次級代謝物毒素組群,可分為A、B和C3種,其中以A最為普遍,常見於穀物及其製品。赭曲霉毒素A的急性毒性相對較低,至今仍未有文獻紀錄有人因而出現急性中毒個案,但已被證實對數種動物有毒,而且會令老鼠致癌,使其肝和腎出現腫瘤。
但食環署研究發現,中學生及高消費量人士從日常飲食攝入的赭曲霉毒素A,分別相等於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的4%及9%;而在101個含該毒素的食物樣本中,赭曲霉毒素的數量均遠低於食品法委員會所草擬的每千克5微克水平。
雖然因攝入該毒素而產生嚴重中毒反應的風險不高,但食環署仍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和進食有可見黴菌或意外受潮食物,並應把食物貯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