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籃壇:隊制項目不容忽視

論盡籃壇:隊制項目不容忽視

筆者早前出席一項香港運動教練的頒獎禮,甚為感觸!當中的精英教練獎,一個隊際項目的得獎者都沒有。這是否代表香港的隊際運動水平,在國際間位置極度低微?是香港沒有這方面的好教練嗎?或是運動員的水平真的不可以達標嗎?
要訓練出一隊成功的隊伍真的不容易。首先要隊中每位運動員的技術、經驗及心態等同時間達同一水平,已是一個機遇;要這些運動員亦同時可以全情投入,互相配合,一同訓練更是難上加難!香港運動員往往因為工作或學業問題,未能解決一起訓練的困難,合作上自然不可能做到最好。
相反,個人運動項目的好處是只要其中一個優秀運動員脫穎而出,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整個項目就會成為寵兒,參與人口亦因而增加。教練亦可將個別精英球員分開訓練,進度較易掌握。另一方面是有些個人運動項目,只要在內地引入三數位優良運動員代表香港,就即時可以將水平和成績提升;這在隊際項目中更是不易做到。

引入精英衍生「蛋與雞」問題

有些項目只是因為偶爾出了一位特別出色的運動員,在國際運動場上獲獎,而有關方面就以此作為目標,大加支持,今訓練的資源充足;但這正是「蛋與雞」的問題,因這位成功的運動員,或者根本不是由總會所訓練栽培出來的。
近年來香港籃球員的技術和智慧,應該不會比其他亞洲的球隊相差很遠,只是身材上有點吃虧;當然在體能上亦有待改善,再加上總會的計劃及政府的支持,就有希望更上一層樓了。不過最重要還是球員的心態,能否整隊球員有共同目標,大家都渴望在國際舞台上有所作為,才能全心全意地參與球隊訓練,得到理想效果。
鄭偉明—新青聯教練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