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把她的姓氏譯作尤碧。碧是一塊葉的翠亮青葱,尤當然源自《紅樓夢》的尤二姐尤三姐,欲滴的鮮艷裏頭帶着閨秀的剛烈。那時她已經演過《刺繡女孩》和《天堂之門》了,我在三藩市窮極無聊騙中文報紙的稿費,把她的法蘭西芳名兌換成方塊字,雖然無心裝載,筆下倒也朦朦朧朧透露了對名字主人的印象,並且寄託一點祝福。飾演的不論是默默無言的小家碧玉,還是七嘴八舌的西部鴇母,她都蒼白到接近透明,不期然教人想起維米爾油畫中那些靠光線養活的女子。
後來回到華人地頭,發現大家稱她雨蓓
——收在大文豪雨果麾下,淡淡一股欲放未放的清香,雅得很。既有珠玉,不妨藏拙,從此將「尤碧」丟到爪哇國,跟着大家把她奉為一朵得到甘露眷顧的蓓蕾。
這麼多年來,雨蓓從來沒有辜負她美麗的中文名字,只要在銀幕上出現,總不忘氣定神閒綻放奼紫嫣紅。看看這次百老匯電影中心回顧展的節目表,不免有冰山一角之感:就算單收擲地有聲的代表作也不夠檔期,何況還有那麼多咬死人的無聲狗,策劃者的頭痛可以想像。
她的戲路不算很廣,但情緒幅度大,最擅長演繹受情慾折磨的怨女、眉精眼企的毒女和唔聲唔聲嚇你一驚的可憐女。假如生為東方人,簡直可以一手包辦《紅樓夢》所有女性角色:孤芳自賞的黛玉、圓滑世故的寶釵、城府深邃的熙鳳、爽朗英氣的湘雲、裝腔作勢的妙玉、慈眉善目的賈母,無一不是她的一杯茶。襲人、晴雯、紫鵑、麝月一眾大小侍婢,元迎探惜四春,甚至儍大姐和賴大家的,應該全部勝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