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這個文明古國觀光,你會給那巧奪天工、神秘莫測的古迹迷倒,享受天物般的佳餚,為其扣人心弦的民間藝術和豐富的風俗所感染。在印度這個教人心醉的地方,你會看到貧窮,卻見不到愁緒;你心領神會的,是人們平靜的臉上那乍現的莫名歡欣。
黎智英
印度的陽光是橙紅色的,不是我們見慣的閃爍金光。陽光儘管猛烈,卻又像柔和的漣漪那樣紓緩你的心靈。在這樣的陽光照耀下,無論是印度人的衣服、食物、街道、樓房、廟宇、神像,以至花草樹木,都色彩繽紛,令人滿心歡喜。若果一個民族在生活中展示的顏色洩漏了他們內心世界的色彩,那麼印度人的心境顯然早已超越了貧窮塵垢的污染,在物慾以外的淨土逍遙。可能印度人強烈的宗教信仰真的給他們帶來心安理得的安寧吧。
到印度當遊客好逍遙,那可能是既沒有牽腸掛肚的親情,也沒有拖泥帶水的利害關係;瀟灑走一回,給心裏帶來幾許歡樂,兩袖捲走幾片雲彩。沒有錯,印度確是特別的,到過一趟便想再去;去過幾次,心裏便從此不一樣,再到別的地方旅遊也會有另一番滋味,因為印度已改變了你。印度令人太刻骨銘心了。
然而叫你到印度投資嗎,我想你一定耍手擰頭,因為你聽過太多觸目驚心的故事了。在機場踏足印度海關,你會發覺手續比任何地方都費時失事。見微知著,你可知印度的官僚架構如何臃腫、red-tape如何沉重。到印度做生意,非要等上一年半載、經過十一個部門的折騰、取得十五個牌照了,才可以開門營業。
走在印度的街道上,你不僅見到人頭湧湧、牛隻亂碰亂撞、殘破不堪的車輛有幾十年車齡;交通擠塞混亂,幾乎沒有一條街道不是爛茸茸的——這就是整個印度公共設施破舊、失修的縮影了。到這樣的國家做生意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不幸,到印度做生意面對的困難可又不只是眼見具體問題而已,更棘手和詭秘的,是隱藏在印度人意識裏那根深柢固的社會主義思想。印度國父甘地和開國元老尼赫魯開宗明義把這些思想毒草寫進了建國大綱,主導政策、腐蝕官僚架構,以至學者和知識分子的思維。
不管出了什麼問題,他們都條件反射要政府加強管制,而不是試圖釋放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在這種干預主義思維籠罩下,官員濫權腐敗、架構重疊又豈不順理成章?官僚當道,生意又怎不奄奄一息?
不過,這隻給社會主義思想麻醉了半個世紀的大笨象終於甦醒過來了。過去,他們有的是所謂「印度式經濟增長」(HinduRateofGrowth)——每年2-3%,可是過去兩年卻高達7.6%和8.1%。這個增長率可還不及中國的10%,但他們的內部投資率只是中國的一半,而外來投資更不到中國的十分一。以這樣的投資而達致這樣的高增長,可見印度的投資效益是要比中國高出許多。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投資——每投資四元才帶來一元的經濟增長——印度的經濟增長卻是來自高效率。故此中國有的是數量化的增長,印度有的是質量化的增長。
儘管印度政府干預市場的本性難移,不過最近他們顯然也學乖了,讓人民擺脫掣肘、發揮潛能,給整個社會帶來朝氣和活力。此番局面是由IT行業帶來的突破。這個行業迅速冒起,官僚給殺個措手不及,尚未伸出其干預的魔爪,IT便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強大原動力,就像神話裏走出了瓶子再也箝制不來的巨人(genieoutofthebottle),成為突破管制的催化力量。
事實證明,切身利益是激勵人們改變思想的最好武器。空談自由市場的好處是改變不了印度人根深柢固的社會主義思維的,可是一嘗過自由市場的好處嗎,他們便馬上從社會主義的麻醉藥甦醒過來,突破政府的箝制。
好些人對印度的經濟前景悲觀,因為他們只是從表面、數量化地看見經濟發展,從而忽略印度的相對優勢。印度是民主國家,無論是經濟、教育或投資策略都要向人民負責;更有宗教、資訊和結社的自由。加以有法治、倫理、道德的機制和勞工、商業、文化和慈善等民間自發組織,印度因而有個互信互助的社會結構,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讓金融、財務機構健全起來。中國完全欠缺這些社會元素。
中國有的是外在、快速、數量化的經濟發展。這些發展看似驚人,卻缺乏印度的內在組織和軟件結構,因而無從平衡各方面的發展給社會帶來凝聚力。這樣的發展外強中乾,令社會氣氛愈益緊張。要是印度的相對優勢只是妨礙發展的繁文縟節,無助於促進穩定、和諧,那麼中國理應會無風無浪、無限期地發展下去。要是印度的相對優勢是深層次的、是健全發展不可缺少的社會元素,那麼對欠缺這些元素的中國,我們又還可以樂觀嗎?
是的,印度確是發展得較中國為緩慢。不過,印度是民主國家,經濟發展是由人民自發的智慧和力量從基層推動,故此基層人民也就從發展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印度中產階級的迅速膨脹也印證了這個說法。換言之,印度的發展雖然緩慢,卻是穩固、和諧而持久的。
相反,中國是個極權國家,經濟發展是由上頭官員頒布指令推行。在這個模式下,掌權的官員和他們的親信都是特權分子,也就必然濫權貪污——大權在握的官員又怎不把發展項目的最大利益留給自己和親信,而只讓百姓吃豬頭骨?這又怎不形成愈來愈嚴重的貧富不均?
現今中國1%的特權階級佔有60%財富,那又怎不製造社會矛盾令局面緊張?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八萬七千宗社會暴亂,實際情形恐怕來得更為嚴重。
一旦中國爆發大規模的內部衝突,那又怎不拖垮經濟?到那個時候,暴亂又會來得如何慘不忍睹?到那個時候,印度這隻大笨象又怎會不把中國這條巨龍趕過頭來?巨龍金玉其外,內裏骨架脆弱,更又蛀蟲肆虐,那又還撐得多久?有天風起雲湧,巨龍從雲端掉下,經濟硬着陸,情形又會多慘痛啊?那又豈不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