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頸族婦女的頸部因長期受壓而逐漸失去生理弧度,引致頸椎問題,但原來對於學生或上班一族來說,不良姿勢也可導致相同問題,引發頸痛、上肢麻痹和無力等病徵,嚴重時更可能影響上肢活動能力。有專家指出,只要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即可根治問題,所以建議市民感到不適要盡快求醫。 記者:趙燕婷
註冊脊骨神經科醫生兼物理治療師何應輝表示,現時不少人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閱讀或處理文件,但大都沒有保持正確姿勢,長遠會令頸部肌肉張力不平衡及肌腱變得牽拉,頸部正常生理弧度更會像長頸族婦女般逐漸消失,以致脊椎關節退化,最終出現軟骨突出及骨刺等情況,引發頸痛、上肢麻痹和無力等病徵,嚴重時上肢更可能無法活動。他強調交通意外中猛烈撞擊,也可能引發以上情況。
高血壓病人不適宜
不過,只要及早接受適當治療,如在美國非常流行的「脊科拉頸治療」(ChiropracticBiophysics),即可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減低,更可根治頸椎問題。何應輝指出,脊科拉頸治療是1種非侵入性無創治療,用以回復患者頸部正常生理弧度及排列、紓緩頸部肌肉繃緊和減低因頸椎神經線受壓而引致的放射性疼痛,包括上肢麻痹及疼痛。
為期3個月的療程包括約30次治療,患者需每周接受3至4次、每次20分鐘的治療。1份臨床研究顯示,患者接受1個療程後,他們頸部生理弧度已大幅改善50%,頸部的痛楚也大大減輕。但他補充,骨質疏鬆、骨折、腫瘤或高血壓病人等,都不能接受脊科拉頸治療。
枕頭配合頸部弧度
此外,由於部份頸椎問題可能由脊骨移位並壓着相應神經線而引起,所以脊醫或需以脊科矯正術將移位的脊椎或骨關節復位,恢復關節活動能力及脊骨排列,並減輕肌肉繃緊及紓緩神經系統刺激。
要預防頸椎問題,他提醒市民保持正確姿勢,包括閱讀時保持頸部及背部垂直;採用可調校高度的座椅以配合桌面的高度;放置屏幕於視線水平或稍低;在長時間操作電腦半至1小時後做鬆弛及伸展運動;選擇符合頸部正常弧度的枕頭;每隔1至2小時就轉換姿勢;做適量運動以強化肌肉、增加關節柔軟度、防止骨骼老化及減緩鈣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