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二四」反鳥籠政改大遊行前夕,泛民主派議員赴美陳情,以喚起國際社會對香港政制改革的關注。筆者在美國華府見到了李柱銘,「何故別來太瘦生」,比起一九九七那趟「唱衰」之行,看去李大狀又清減了不少。
時至今日,除了低智階層的愛國發燒友,已沒甚麼人去詈罵李柱銘的「秦庭之哭」了。蓋因當初怒斥李大狀的董建華,隔不了多久自己也要去朝覲華府,以博美夷的青眼。其後曾蔭權亦復如是。連北京之真龍天子與朝堂卿相也一樣放下身段,西行拜謁,絡繹於途。從江朱時代的卑躬作揖的「消氣外交」,到胡溫時代濫派紅包的「掃貨外交」,均令坊間的愛國狂益發氣結,卻也無可奈何。
雖則如此,「唱衰」之罵卻拜董建華所賜,成了政治語彙。猶記九七年李柱銘赴美,在CNN電視專訪上眉頭深鎖,慨歎北京「還原惡法」以及對香港前途的遠憂。董特首聞之勃然變色,呵斥李柱銘「無建設性」並在外頭「唱衰」香港。這一下讓人領教了相貌忠厚的董建華之肝火脾氣。
非得「唱旺」才叫做有建設性,這在新中國倒是一條鐵律。自中共立國,歌壇首首新曲都是「有讚冇彈」的,從抒情入骨的讚頌,到霸王硬上弓式的「××××就是好!就是好!」總之千部一腔。
這便奇了,本來唱衰之歌古已有之,並不自李柱銘始,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小白菜》、《走西口》、《蘭花花》都是唱衰而不唱旺的。還有已成絕響的《琵琶行》,竟令白居易感懷至深,哭得「江州司馬青衫濕」!再考證,那些粉飾太平的「唱旺」之歌,反倒誤人誤國,如《霓裳羽衣曲》、《玉樹後庭花》,透着雕欄玉砌、輕歌曼舞的金粉味,卻是愈唱愈衰,端的把一座錦繡江山都斷送了。
又到了胡溫一朝,畢竟漸趨政治文明,從「有讚冇彈」進化到了「有讚有彈」。吾黨自是無日不讚,吾民卻要時時彈之,比如「國民素質不高」,「教育程度差」,「民主素養不足」……這就是中國國情,所以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素質如此低劣的人民,並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至為怪誕者,中共在窮鄉僻壤鬧革命時,它從未指摘過國民素質低,更不認同「窮山惡水出刁民」;到了毛澤東時代,更沒人敢說中國人民素質低下;及至鄧小平時代,共產黨固然偉大、光榮、正確,中國人民也還是勇敢、智慧、勤勞的。惟獨今朝,共產黨更新了話語,一再自謙道:中國人的素質不行,他們連管好一個村一個鎮的能力都未具備……
如此侮辱性的「唱衰」之歌,坊間的愛國狂們卻又不憤怒了,反倒傾情呼應,一同去唱衰中國人民。放眼寰宇,連北韓之金正日也未曾誣稱自己的人民為世界民族之林的等外次品,哪怕棲息於叢林的化外生番都不會自認本部落人種低劣,惟獨中共虛懷若谷,謙淡恬退——中國人的素質確實是不行啊!
這般唱衰,真是:此曲只應北京有,別處能得幾回聞?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