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國亮以安地華荷形象出現在雜誌封面,令人嘆為觀止。最絕的是不僅扮普普藝術大師本人,同時還扮他的絲印作品,神乎其技,幾乎連金寶罐頭湯也有辦法上身。這是兩個月前的事了,以華荷「每人出名十五分鐘」的計算方式,早就過了使用期限,我現在才搬出來指指點點,倒不是有心和名利場的超級明星抬槓,而是在第十六分鐘事情居然有出人意表的續集:新晉型男為該封面傾倒不已,但誤以為甘生扮的是金髮美女!
哎呀,既與潮流雙宿雙棲,臉上一對食糊的大眼睛也靈活有神,怎麼竟然完全不識泰山?雖然華荷早就向上帝報到,不稀罕吃濕濕碎碎的人間煙火,人氣界卻天天都為他舉辦復活節,打正旗號的致敬固然此起彼落,藝術擁抱商業的精神更結結實實活在五湖四海。交友不慎的遊客造訪紐約,地膽拍膊頭權充帶街,引你進到現代美術館當然免不了轉彎抹角都和他打照面,閒蕩街頭也會失驚無神停腳行注目禮,要你瞻仰當年工廠的遺址。虔誠的節目策劃籌辦地下電影節,千方百計找來的必然不乏考驗觀眾專注力的《俏西女孩》和幕前幕後打成一片的《睡》;具真知灼見的大學教授講解前衞藝術,開口埋口停不了招魂似的徒呼華荷。
藝術太高深?好,那麼不妨翻翻流行雜誌。每月教人眉飛色舞的《訪問》,創辦者不是別人──當年大剌剌叫《安地華荷訪問》。大師親自操刀的封面大頭肖像後繼無人,名人和名人對談的習俗則沿用至今。在時裝界,剛剛舉行過的巴黎07夏季成衣展,Zucca天橋上出現的瘦身寒背模特兒,全是複製的荷花荷葉荷蘭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