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一種可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用於治療受細菌感染的疾病,但對於由病毒感染的疾病是沒有療效的。所以使用抗生素前必須分清楚是細菌或是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而言,絕大部份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喉痛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亦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不應使用抗生素來治療,以免加速細菌產生抗藥性。除非出現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須完成整個服藥療程
抗生素對於抗菌的範圍各有不同。有些只可用於某種細菌,有些適用於多種類細菌。不適當地使用抗生素,例如使用不恰當的抗生素或錯誤的劑量及用藥時間等均可導致細菌未能被殺滅,剩下來較頑強的細菌可通過基因變異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若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持續,一般的抗生素都不能對付這些「超級細菌」,而有效的抗生素會愈來愈少,最終可出現無藥可施的情況。
病人應遵照醫生及藥劑師的指示按時服用適當劑量,完成整個服藥療程。不應因病情好轉或病徵減輕而自行停藥。不應把剩餘的抗生素留待下次病發使用或轉送給別人服用。因抗生素種類繁多,病人個別的病症即使病徵相似,但所感染的細菌可能不同,所以未必適合使用。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