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蓋茨50歲、楊致遠40歲、陳天橋30歲,一群80年代出生20多歲的年輕人已登上商業舞台。在中國商界、尤其是互聯網界,這群青年人正成為焦點。他們狂妄而老練,叛逆但不脫離現實,他們退出已定的遊戲規則,譜出自己的規則,然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崛起。
3次紀律處分,15科考試「肥佬」,這是戴志康大學的成績表。戴志康認為老師應該有人格魅力,但他在學校裏遇到的老師,說話做事總是「慢吞吞」,他覺得這樣的效率「浪費時間」。
戴志康「讀書不成」卻沉醉社區軟件設計,他的「Discuz」今天已成了別人學習這種語言的必修技術,為他帶來數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收入。
跟戴志康相似,陳曦亦是中途退學,他較為人認識,因為他參加過上海東方衛視的節目《創智贏家》並贏了100萬元。誓要「讓前浪死在沙灘上」的他,年紀輕輕已有4次創業經驗,一度身價過千萬。
學業成績平平 努力認真取勝
99年,李想在農村的高中畢業,成績平平,考不上大學而直接創業很理所當然;但今天,他創立的「PCPOP」已是第3大中文IT專業網站,市值2億元。他不憑學歷,以認真取勝,「如果一個事情比別人多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別人200%的回報」。
互聯網拓視野 低成本助創業
相比起來,傳理系畢業的高然算是有為青年。他曾笑言創業是為了「養老婆」,但其實他是天生創業人才。04年,他說服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給他100萬元投資,雖然失敗,但現在的「MySee.com」總算有聲有色。蔣錫培事後說,「他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把握機會,沒有這100萬元,他一樣會成功,只是遲些而已」。
有人說互聯網拓展他們的視野,低成本創業助他們發展事業。父母的開通鼓勵,加上他們本身冒險、創新、叛逆、決斷、穩妥的特質,造就了一群「80後」的天之驕子。
《中國企業家》/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