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近年為了吸引民工到粵工作,加強保護工人權益,去年9月起定期在媒體上公布違反《勞動法》的「血汗工廠」名單,例如拖欠工資、加班時間超長,以及介紹未成年人就業等。不過,研究勞工問題的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直言,「血汗工廠」名單是「做給人看」,但也算是一個進步。
劉開明坦言,珠三角工廠違反勞工權益的問題積習已久,很難改善。「工廠普遍待遇低、工作時間長,造成工人流失量高、熟練工人少,導致能按質量完成工作的工人不多。廠方因此只得拚命加班,造成惡性循環。」
公布黑名單沒效果
對於當局公布「血汗工廠」名單,劉開明認為沒太大的效果,工人力量太弱,政府執法又欠缺力量,加上權益被侵害的又多是外來民工,因此雖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維護農民工權益,但政策落到省、巿政府便大打折扣。
廣州中山大學日前發表的一項訪問廣東、浙江、江蘇三地1,000多名民工的調查顯示,珠三角民工狀況不如長三角。珠三角民工每天平均工作9.86小時,較長三角的9.01小時長。受訪民工平均月薪,長三角高出珠三角265.66元。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