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整治港台,列出多宗「罪狀」,被指雞蛋裏挑骨頭,有欠專業公允。
審計署是一個會計官僚機構,只懂婆婆媽媽地計算柴米油鹽一類的流水帳,而忽略了港台身為一個傳媒所帶來的許多政治 貢獻。
例如,港台的「城市論壇」,即為香港打造了一個「維園阿伯」的「文化品牌」,每星期天,「城市論壇」在維園直播,造就了一批民族主義低級狂躁症,喊打喊殺的「愛國老人」,風雨不改,衝着論壇上的民主派人物罵粗口,甚或追打不住。
「維園阿伯」成為特區一大「景點」,雖然像火車軌邊一聞火車汽笛聲即尾隨狂吠的一干野狗,但同時也為「愛國親中陣營」打造了一個深入民心的文化形象。有朋友自外國來遊,筆者如果可能,必帶他們到維園去參觀,讓他們見識一下此一香港特色。
審計署查港台,也觸及「城市論壇」,只指斥港台轉播此一節目時沒有「投標」,沒有考慮到「維園阿伯」全靠港台的「城市論壇」生存——一批七老八十的高齡人士,不務正業,缺乏兒女照顧,其中有一些一九六七年還當過暴徒,他們在餘生只靠一星期一次講粗口打駡人的此一曝光良機。
維園阿伯若是沒有了「城市論壇」,早已患了老人癡呆,有了「城市論壇」,雖加速狂躁之精神分裂,但生命的怒火愈燒愈旺,香港電台的這個節目,是這批高齡寄生蟲的續命湯。
本人堅決反對港台續播「城市論壇」,因為「城市論壇」既為「維園阿伯」續命,則「維園阿伯」領取綜援生果金的年期也相應拖長。換言之,他們耗費納稅人的公帑來發洩他們的瘋狂情緒,「維園阿伯」的生果金,《蘋果日報》的讀者也有份支付,這不是浪費公帑又是甚麼?
審計署對港台的調查,理應加上這一筆。「城市論壇」即日停播,「維園阿伯」們在本年內就會抑鬱而一一死絕,那時候一舉兩得,這個沒有人看的「節目」可以「摺埋」,節省人力成本,香港市民的老人福利開支,也減少兩分。審計署沒有指出這一點,可見純屬外行。
批港台,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批在點子上,港台捧紅一批智商低下的「維園阿伯」,此一罪狀,大過一年請六次春茗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