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追蹤「血汗工廠」實錄<br>美導演拍攝女工淚

3年追蹤「血汗工廠」實錄
美導演拍攝女工淚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廣東中山巿一家牛仔服裝廠,在廠房內貼着這句標語,提醒員工要爭分奪秒,在跨國公司採購商定下的限期前起貨。美國人米查.比烈(MichaX.Peled)用了近3年,取得工廠東主的信任,並把珠三角「血汗工廠」以影像記錄下來,拍成紀錄片《中國石磨藍》(ChinaBlue)。本報記者在勞動節前夕訪問了比烈。

《中國石磨藍》上月已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剪輯版稍後將在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播放。紀錄片拍攝的主要地點,是有「中國休閒服裝名鎮」之稱的中山巿沙溪鎮一家牛仔服裝工廠。攝製人員又追隨女工「阿蘭」回鄉,並在四川瀘州巿的偏僻農村裏找到當時正要離鄉打工的16歲女孩「小莉」。

衣夾夾眼眉 抗睡魔趕工

工廠的東主林先生「下海」前為當地公安分局的局長,當老闆後月入達4,000美元(約31,015港元)。小莉獲聘做剪線頭的工作,在扣除食宿費後,月薪僅300多元人民幣。在跨國公司採購商要求低成本、起貨快的情況下,工人在趕貨時往往每天工作近16小時。工廠有很多女工未滿16歲,小莉的宿舍同伴李萍更只有14歲,不少童工都是持有假身份證。她們工作累時甚至想出用衣夾夾住眼眉,勉強把眼睛睜開,抵抗「睡魔」。
林先生為了防止工人流失,會扣起工人的首個月工資。有一次工廠資金周轉不靈,廠方拖欠工人薪金3個月,工人更一度醞釀罷工。有工人想到勞動部門指證廠方違反《勞動法》,但因為怕老闆是當官出身、「官官相護」而作罷。
小莉在半小時內剪好一條牛仔褲的線頭,可賺6角。通宵工作累極了,她會到街上喝被當地人稱為「提神茶」的涼茶,但要分秒必爭,免得因打卡機上的出入紀錄而被剋扣薪酬。

寫信藏褲袋 向用家訴苦

工廠內的生活也非全是苦事。小莉的同伴阿蘭曾穿起時髦服裝,在宿舍房間內當起「模特兒」走秀,成為眾人在辛苦工作中的調劑。被拖欠薪金、又無錢回鄉的小莉,曾對着自己飼養的一尾金魚說:「你比我還幸福呢!不用工作可以吃飽,游來游去。」
思鄉日久的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常在想,穿上褲頭這麼大的褲子的人究竟是怎樣的?」影片最後以小莉動筆寫了一封信,放進自己剪好線頭的一條牛仔褲中,希望褲子的用家能聽到其感受作結。
不過,影片並沒一味醜化老闆林先生。林先生本身熱愛書法,笑言寫大字可以紓緩其工作壓力。在度過公司難關後,他還大擺筵席款待員工,又舉辦大抽獎。
記者:陳嘯軒

《中國石磨藍》的製作人比烈(左)及其助手陳宗秀,歷時近3年拍成全球首齣真實反映珠三角工人狀況的紀錄片。
陳嘯軒攝

小莉(左)通宵達旦剪線頭後,早上在牛仔褲堆上睡着了。
電影畫面

小莉(右)和同伴工作累極時,用衣夾夾住眼眉,勉強把眼皮睜開。
電影畫面

在工廠車間,管工不停巡視工人工作。車間並裝置了攝像頭,方便老闆監控員工。
電影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