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環境複雜增分析局限性

投資縱橫:環境複雜增分析局限性

國內推出宏觀調控措施,美國聯儲局隨時停止加息,QDII計劃落實,人民幣繼續炒升值,美元可能開展大跌浪,石油及資源價格居高不下,這些因素對港股均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利好的也有利淡的,投資者應如何理解這些因素互相抵銷後的淨效應呢?
要掌握淨效應其實很難,即使掌握了,於實務的意義或許不大,知道利好效應較利淡效應大,但不能以科學方法將影響量化,則不能用於投資策略之上。國內若繼續推出各樣的宏調措施,即使美國停止加息,甚至於數月後減息,兩者於港股的影響如何,便只能有好與淡的看法,卻不能在恒指或個別股票的升跌幅度上給予具意義的參考。
不少分析員及投資者會基於不同的假設,或根據已有資料以期準確預測股市的去向、幅度及目標價,但實際上,這不單有很高的難度,甚至可以說近乎不可能。
在宏觀調控方面,可以推測的是宏調的手段、涉及的行業及影響範圍,但宏調之力度及時間長短,就連負責的官員也要走着瞧,投資者又怎可能準確預估?

好淡消息充斥市場

美元弱勢,歐元兌美元升破1.25後,從技術分析,可預測兌換率將反覆上試1.37,在圖表來說,這個可能是甚為可靠的預測,但關鍵的問題並不在此,而是為何美元一定會大跌,分析員自可奉上各樣的因素,包括美國雙赤龐大、通脹可能惡化等等,但這些都存在了一段長時間,為何今天才發揮作用?關鍵其實在於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美國政府是否願意讓美元貶值,甚至大幅貶值,其他國家或未能按意願影響滙價升跌,但美國絕對有這樣的能力,若大家不先弄清楚美國政府的取態,甚至否認這種取態的重要性,則無論如何努力進行分析,以為非常準確的預測,最終都可能令人非常失望。
回頭說宏觀調控,中央政府過去亦進行過宏調,每一次都會有一種取態,大家不明白這種取態,便不容易掌握宏調措施對經濟及股市的影響及影響範圍。
布殊、伯南克及北京政府自然不會告訴你其取態為何,但只要明白有「取態」這樣東西在起作用,透過觀望然後分析,一段時間內應可找得頭緒,比別人掌握得更好,投資的勝算亦會提高。
平常的時候,分析工作已不易為,因為分析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事情都是不知道的,現今的環境,影響市場的因素一時之間如雪片飛來,要準確分析更不容易,因為局限性的威力加大了,投資者在分析時須有所警惕。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