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因香港管弦樂團的培訓計劃而到內地招生,再回到闊別四年的北京。但很不幸的跟上次一樣,到達之前那晚是沙塵暴,雖然塵暴已過但卻留下昏暗的天空,混濁的空氣裏更摻雜着沾滿塵垢的柳絮,奇怪地在機場的候機室到市中心的大馬路上,都可以清晰地看見它們在目中無人地漫天飛舞。只有好好的吃一頓,才能彌補這種失落的感覺。
去到一排裝飾金碧輝煌、庸俗不堪餐廳的中間,有一條很不起眼、人車爭路的窄小巷子裏,眼前一亮的出現一棟具後現代風格的單層樓房,從高聳但不寬的門進去後,驚訝地看到裏面每一樣東西,從牆上的油畫、燈飾、桌椅到餐具,都是經過精心獨特的設計。原來幾位合伙人都很藝術,有建築師、詩人、知名小提琴家和古董鑑定家。餐廳的名字也非常特別,叫做「去那GoWhere」,取自人初到貴境和肚子餓的時候的第一個感覺。
餐廳的招牌菜是不常見的金華風味家常土菜,當上菜的時候才覺得,原來除了色、香、味之外,煮菜還可以這麼的創新和有個性。最重要的是食物原味,都沒有被醬料抹殺掉,相反的因為他們另類的調味和煮法,卻把材料鮮味巧妙地呈現出來。像冷盤農家蘿蔔皮,麻辣的油把內紅外綠的蘿蔔皮,變得清爽甘甜;鹹魚蒸鯰魚,把鹹魚放在新鮮的鯰魚上蒸,讓帶有魚鮮的鹹流到新鮮的魚裏,讓兩種魚鮮相互較勁,吃的人卻是漁翁得利;笋干燒肉,把燜到入口即化的五花肉帶上有點嚼勁的笋干一起丟到口裏,在嚼笋的同時,五花肉的香油激盪在牙縫間;還有特色小肥羊、東陽沃麵、梅干菜蛋炒飯、西紅柿雞蛋湯、永康姜香鴨、壇香魚頭……
肚子不停地在敲打,口水已變酸,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