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又快到,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不過是一日公眾假期,又或「黃金周」旅遊潮,達官貴人儘管平時裁員減薪不竭,但卻會在五一慶典上舉杯祝酒,奢談「勞工神聖,勞資兩利」的廢話,若問他們勞動節的源起,答案恐怕祗會是瞠目結舌,不知所云!
其實,這個節日之源起,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1856年,「年中無休」兼且每天工時長達12個鐘頭的澳洲工人,議決要爭取「人的待遇」,實現「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閒暇」的「三八制」,遂議決於4月21日集體停工一天,舉行集會及文娛活動,寓抗爭於歡慶,表達勞工階級改革社會的決心;一呼百諾,應者雲集之下,讓久受踐踏的「受薪奴隸」引以自豪,遂由即興行為,演變為年復一年的勞工節日!類似慶祝,亦隨之零星擴散到澳洲以外。
直到1886年,美國工人也忍無可忍,決定在5月1日發起全國罷工,效法遠在澳洲的弟兄姐妹。當日,竟有超過二十萬工人響應,但迅即遭到警察的粗暴干擾,無以為繼。不過,祗要石在,火種就不會消滅。1890年的5月1日,卻反而成為國際勞動節,原因是在遠隔重洋的歐洲工人運動風起雲湧,遂於1889年的「國際工人大會」中,通過議決,於翌年發動全歐「五一」行動,聲援北美階級弟兄!由此,「五一勞動節」遂得奠基,載入史冊,演成標幟國際勞工團結的抗爭節日!
撫今追昔,香港號稱現代都會,但三百多萬勞工卻得不着「三八制」待遇,每周平均工時逼近六十大關,簡直恥辱!雪恥發聲?請於5月1日下午2時半,到維園參加職工盟發起的五一遊行,跟我打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