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 癖 - 陶傑

乳 癖 - 陶傑

隆胸PAAG可以致癌,引起女性恐慌。天生平胸,本來也平實自然,偏偏要人工化加大,出於無可救藥的虛妄,隆胸心理是出於佛家的「貪、嗔、癡」三大原罪中的癡。
隆胸一時盛行,是因為社會風氣巨變。台灣人把乳房叫咪咪,香港的老廣們,快人快語,衝口而出就是「波」,廣東話裏的一個波字,本屬不雅,一般受過教養的嶺南淑女,無論西關小姐,還是半山買辦的豪門千金,皆難以啟齒,但今日已經登堂入口,無論DJ、OL、高中女生,還是中環行政人員,交談中已不避「波大冇腦」,「佢冇乜波」之類的直接評論,華人社會,由香港開始,成為一個人人窺評乳房尺寸的超級波場,尤以香港人為一等的「球迷」,女為悅己者隆,男人當了球迷,女人也甘為「波癡」。
一個「波」字,還將北上登陸,三年之內,「好波」一詞,將會與「打的」、「買單」、「搞定」一樣,全面滲入大陸的所謂「普通話」,成為北京大學生和「小資」們在酒吧校園的流行語,一口京腔,如兩個北大哲學系女生,在未名湖邊交談,一個抽一口紅塔山,說:「周迅嘛,樣子長得不錯,可就是沒啥波」,另一個搭訕:「你看那個鞏俐啊,喝,一對波還挺俊挺大的」。

五年之後,「波」即成為北京話,還會「本地化」,加上點胡同腔,也就是什麼字都加上一個「兒」字,像「老頭兒」、「冰棍兒」一樣,一個「波」字,也變成了「波兒」:「周迅沒啥波兒」、「鞏俐的大波兒」,就像三十年代荷里活女童星莎莉譚寶,在上海譯成「鄧波兒」一樣,因為鄧波兒樣貌甜美,最後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女明星,叫做陳波兒。
隆胸致癌,如果真要找尋罪魁,不是深圳的隆胸奸商,應該是特區的華文傳媒。華文八卦周刊的編輯記者,才華橫溢,喜歡玩「食字Gag」:波濤洶湧、波平如鏡,不但把中國成語的名詞加上一點點皮嬌肉俏的想像,還令中國詩詞的一些名句成為三級文字,像讀赤壁賦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中學男生一下就亢奮起來,為特區的報攤,加上一片肉團團的異彩。本星期彭丹走光,下禮拜章小蕙露罅,特區的報攤,八九本不同的八卦周刊,封面硬是擠堆了同一個女藝人的十七八個波,外國朋友來香港,我除了向他強烈推薦必要去廣州看劏狗屠貓的野味店,就是拉他到街上參觀特區報攤,看看雜誌封面的波光奶影的脂肉海洋。
黃河是奶汁,祖國是母親,喝源源不絕的東江水,就有一種喝奶的感覺,喜歡巨胸,有一點點戀母的基因。開埠以來,香港人就迷戀大波:早年的孟莉和范麗,後來的葉子楣彭丹。
香港有區旗、區徽、區花,就是少了一個「區母」。天主教也有聖母嘛。香港的區母,必須是一位波神,而且愛國的指數跟胸前的尺碼一樣爆燈,區母人選,不必投票了,首推狄娜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