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市民買糭、吃糭時須小心提防葉子翠綠的糭子,因為這些糭子很可能是用工業硫酸銅或工業氯化銅浸泡的「返青糭葉」製成,含銅量比普通糭子超標50多倍,食用會引起中毒,嚴重者會導致肝、腎功能衰竭。
返青葉可致肝腎衰竭
隨着端午節臨近,浙江市面多家大型超市速凍食品櫃都有各種糭子出售,但糭葉有兩種明顯特徵,1種糭葉發黃,另1種卻呈青綠或翠綠。當地記者對每種糭葉各買2個送去檢驗,結果發現糭葉發黃糭子中,其中1個糭葉含銅量是每1000克含10毫克,另一個為每1000克含7毫克,均屬正常標準;但兩個返青糭葉含銅量分別高達每1000克含455毫克和每1000克含525毫克,超過衞生標準約50倍。
據稱,市面翠綠糭葉多是用「硫酸銅」染成,由於其賣相好,因此比自然風乾的發黃糭葉包製的的糭子更受歡迎。
浙江大學毒理與營養衞生專家指出,1個成年人1天合理銅攝入量是2毫克,最多是8毫克,若翠綠糭葉的部份銅游離到糭的米飯或餡料中,吃用就會超標,可能引起慢性銅中毒,主要症狀是腹痛、溶血性貧血、心血管疾病、肝中毒,嚴重的可導致肝、腎功能衰竭。
浙江《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