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袍千秋 - 陶傑

髮袍千秋 - 陶傑

中國的總理說:香港沒有「邊緣化」,因為香港的司法優勢,中國難以取代。
是開玩笑吧,香港司法有什麼「優勢」?不過是前殖民地留下的一堆殘餘物品。親中愛國人士,就最厭惡香港的一套英式的司法系統,大律師組黨,從頭憎到腳,因為在視覺上,一個英式的司法人,對中國小農的遺傳認知構成很大的衝突。
法官先把大律師頭戴的假髮一把扯下來驗驗:這頂假髮,叫做Coif,源自法文Coiffure,早在一六三五年,英國就規定要戴的。

灰白的假髮代表老齡的經驗和智慧,因此當法官和大律師,都排斥樣子像吳彥祖、鄭中基一類的青春派,都像彼得奧圖和保羅史高菲老氣橫秋的樣子。香港的許多影視作品,讓劉德華演資深的大律師,有點是選角上的瞎搭。
後來,發覺只戴假髮還不夠,在假髮上還加一頂黑色的中型帽子,黑帽之上,還加一頂小黑帽。如果宣判死刑,還要在上面加戴一片黑紗。大法官的頭頂不斷僭建,眼看就要塌了,後來發現假髮在英法兩國的中產知識階層也流行起來,這條髮飾規定一度廢止了五十年。後來還是覺得,法官要有一點繃着面孔的尊嚴,因為法官仲裁罪惡,看上去像上帝,於是假髮又恢復了,戴到今天。
再看大法官的黑袍,黑袍是一九九二年英國上議院法定的衣飾:高院法官和上訴庭大法官,黑袍須用絲綢縫製,高等法院在冬季審理商業刑罪案,須改穿出席慶典的深紅色的絨製禮袍,但不可像慶典一樣加穿毛絨披風。在夏天審理同類案,深紅袍要改為絲製。在高院的「御座法庭」(Queen'sBench),法官冬天審理民事訴訟,須穿外披毛絨的黑袍,戴黑領巾、黑腰帶、深紅披肩,夏天,改穿紫袍,外披黑絲領巾。
這一套東西,到底符不符合國情呢?當驚堂木一拍,蟻民世代在公堂一跪,抬頭習慣看到一塊「明鏡高懸」的牌匾,一頂烏紗,一張包青天的黑臉或者在民間大戲裏的一個白色的鼻子,這套英式的無聊服飾,連同其代表的精神,不通通廢除,像本地土共所說的,不但難體現真正的「回歸」,還是漢奸。
這一套,中國自然難以取代,也但願永遠不要取代,就像遊客,去到赤道新畿內亞,忽看見當地的原居民穿西裝,改用微波爐和電飯煲,掃興嗎?這叫做文化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