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名詞揣摸難 - 陶傑

問題名詞揣摸難 - 陶傑

出於潛意識之自卑感,對於美國怎樣看待中國,滿口民族主義的許多人,無論是糞青、糞中、糞老都非常、非常、非常的在意和上心。前總統克林頓一時不慎口誤,說了一句視中國為「戰略夥伴」,喜得中國人民眉飛色舞。到了布殊上台,把「戰略夥伴」的稱號收回,一時改稱「對手」,就像禮炮二十一響減為十三響,又令人搥胸頓足,如喪考妣。
現在,布殊給中國重新定性,叫做Stakeholder,就像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開頭那一塊從天而降的無字黑碑,把華文傳媒,害得抓腮搔耳,指手劃腳揣測,不知道這個神秘名詞,對華夏大國是抬舉還是羞辱。有人說:Stakeholder不及「戰略夥伴」之親熱;也有人說:不,到底是承認中國的地位了,Stakeholder,其實是一種抬舉。
Stakeholder應該如何譯?靈活的英語問題:令人手足無措:「利益相關者」、「持分者」、「拿着本錢的人」,搞得華文傳媒人仰馬翻。十三億炎黃子孫情緒波動。
因為Stake這個字確實十分深奧,既可解作「木柱」,即中世紀判處的火刑綁人點火的那根木樁,所謂Atstake,即是「火燒眼眉」之意,亦可指「賭注」,Placeyourstake,就是「買定離手」。

Stakeholder,以由中國人民最易明白的賭博角度來解釋,似乎最為適當。Stake即是賭本,以西方的賭場文化,一座Casino是高級會所,跟華南鄉鎮常見的番攤魚蝦蟹賭檔有很大分別。「卡仙奴」有嚴格的服裝要求,亦即DressCode,例如進場不許着汗衫,必須結領帶、穿皮鞋,不可喧嘩,尤其要關上手提電話,禁止搧鼻涕吐痰,當然不在話下。
所謂Stakeholder,其實是美國對中國加入國際社會,先提出了一連串西方帝國主義霸權的道德約束,手持籌碼,也想進來下注?那麼就要遵守規矩,這個場子,是我「睇」的。舉止斯文一點,而且願賭要服輸,賭錢時要控制情緒,贏了錢,不必在枱面上大派貼士,萬一輸了,也不要一口咬定穿低胸裝的女荷官今天沒有戴胸罩,「俾佢一對嘢邪住」,大吵大鬧,要求回水。
Stakeholder隱含不客氣的警告,華人在歐美甚為嗜賭,這個名詞,可能是美國人在紐約大西洋城對華人賭客的行為長期觀察之下的一番心得。中國人最喜歡「定性」:甚麼反革命、右派、反對派,現在美國也給你定性為Stakeholder,卻教人銀牙咬碎,春心蕩漾。
雖然,歷來中國人給美國「定性」,喚做帝國主義、超級霸權甚麼的,美國卻好像從不太在意,就像英語說的:「不給一團屎」——Don'tgivea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