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巴士有企位,搭地鐵有企位,未來搭飛機都可能有企位。面對民航業競爭激烈,廉價機票大行其道,燃油費用不斷飆升,航空公司要增加收入,除了由削減機上餐飲膳食服務,飛機製造商更挖空心思,提出革命性構想:在客機上設「企位艙」,讓乘客排排企。聽來天馬行空,香港民航處表示「未必無可能實現」,學者指「內陸機引入企位嘅機會好大」。
《紐約時報》報道,提出「企位艙」這個革命性構想的,正是成功製造出空中巨無霸A380客機的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空中巴士今年第4季將交付A380給各大航空公司,原先只配備550個座位,為了吸引更多買家,於是提出在機尾部份設立企位艙的方案,以用盡這款雙層豪華客機的空間,令載客量提高至853位的極限。
根據空中巴士向全日空(AllNipponAirways)和日本航空(JapanAirlines)提交的方案,企位艙其實不是要乘客全身站起來,每個企位有1張傾斜的短櫈和靠背,讓乘客們半站立式挨着,扣上安全帶。企位艙每個企位距離62.5厘米,比現時經濟艙每個機位距離窄15厘米,載客空間更多。
香港民航處指可能實現
A380可設企位,理論上其他客機都可設企位。而企位艙的設計,更特別適合廉價航空公司,因為它們的客機通常不設飛機餐,企位正好節省安裝餐桌的空間,而且它一般只飛短途線,那樣乘客就不用站得太久,站到雙腳發軟。此外,如果客機原來的經濟艙乘客全部安排到機尾企位區,機艙就能騰出更多空間,放置更多賺錢的商務客位,或提供其他收費設施。
對於客機設立企位的構思,本港民航處副處長梁汝強認為很創新,而且「未必無可能實現,只要個位能夠通過撞擊力測試就得。」他指出,在本港註冊的航空公司若想引入企位客艙,要先經民航處審批,證明飛行安全。
學者指短程一定多人搭
熟悉飛機工程的皇家航空學會香港分會委員詹永年解釋,新型號客機的座位必須在發生撞機意外時可抵受到16G的撞擊力,才能通過安全測試,但客機座位不一定指乘客要曲腳坐下的那種,若企位靠背設計得有點像座位,並設有安全帶,又能通過撞擊力測試,「理論上有機會通過航空法例的要求」。
從市場角度看,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呂漢光認為,客機設企位不是天方夜譚,而且在少於兩小時的短程航線上設企位,一定有市場。「內陸機引入企位嘅機會好大,只要個企位設計得有啲似高櫈,比較舒適,一定好多人會搭。」他又說,只有1、2小時航程,「坐經濟艙啲位又迫、又要屈住對腳」,如果企位價錢廉宜,他寧選企位。
法航:企位不可逾一小時
日航和全日空證實空中巴士推銷過企位艙的構思。雖然企着搭飛機有噱頭有市場,但日航發言人說:「我們無意將載客量增加到那個水平。」全日空發言亨德森也說:「空中巴士跟我們討論過800個座位的配置,方案不適合我們的發展計劃。」
本港的國泰航空也表示不考慮引入有企位的客艙,原因除了擔心飛行安全,更因為國泰以提供舒適服務為主,引入企位與公司的營運理念相違。
英國航空(BritishAirways)和法國航空(AirFrance)同樣有保留,法航發言人說:「方案未列入我們的議程,企位不可能適合超過一小時航程的航線,搭載這麼多乘客會消耗更多燃料,究竟可以帶來多少收益不是一個簡單的算術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