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到底傷害有多大?註冊視光師葉詩敏表示,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可引致不同眼疾,1名年僅25歲的港女更曾因紫外線的傷害而患上白內障,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根據不同波長,紫外線可分為A、B及C共3種。葉詩敏指出,98%的紫外線A可穿透臭氧層到達地面,長期接觸會引致結膜位置的微絲血管增生並向角膜中央生長,形成贅肉,引致眼睛紅腫和視力模糊,更會引發不規則散光甚或失明,但有不少港人卻誤以為紅色的贅肉是紅筋,延誤診治。紫外線A又可引致結膜黃斑,即在眼白位置出現三角形的黃色斑點,但不會影響視力。
紫外線B對眼睛的影響更大,晶體長期吸收大量紫外線B後會變得混濁,引致白內障,幸而大部份紫外線B都會被臭氧層吸收,只有2%可到達地面。但葉詩敏說,曾接觸1名居於澳洲的港女,因長期戶外工作卻無戴太陽眼鏡,竟在25歲時患上白內障。
雪地反射勁 須戴鏡護目
她指出,雪地、水面和沙灘也分別會反射80%、25%及15%的紫外線,故在上述地方,消費者更應佩戴太陽眼鏡,好好保護眼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