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跟進本港婦女接受PAAG(聚丙烯酰胺水凝膠)隆胸手術後出現不良反應事件,懷疑其中3宗個案可能涉及非法行醫,不排除有人無牌或自稱醫生行醫,警方已接手調查;另有1名醫生懷疑專業失德,個案已轉介醫務委員會跟進。該署正研究修例規管PAAG進口,並把有關手術列為與激光治療同樣最高危的醫療儀器,只能由醫生使用。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就本月中消費者委員會與整形及整容外科學會聯合公布有關注射PAAG隆胸導致53人出現不良反應,當中6人要切除乳房後,作出跟進行動。該署收197宗查詢中,95人曾接受PAAG隆胸注射,41人指有不良反應,當中8人是在本港注射。
1名醫生涉專業失德
該署懷疑有3宗個案可能涉及非法行醫,把個案交警方調查,該3宗懷疑非法行醫個案,不排除有人為市民注射PAAG,即使此行為並非醫療程序,但若注射過程中涉及注射麻醉藥,則必須由醫生進行,故涉及非法或無牌行醫。對於個案有否涉及美容院,署方昨日未有回應,但會在今日立法會特別會議上解釋。
衞生署亦發現另有1宗懷疑醫生專業不當行為,已交由醫務委員會處理。醫學會會長蔡堅估計,若醫生注射PAAG前沒有說明此物料可致副作用或不適用於乳房,則有可能違反專業守則。
警方發言人表示,3宗由衞生署轉介的個案會交予涉事的警區處理。另外,海關本月13日曾到銅鑼灣一間美容院調查,並撿走50多瓶PAAG物料,由於有關美容院懷疑有宣傳PAAG物料已在「香港衞生部」(應為衞生署)註冊臨床使用,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正考慮以此條例提出檢控。海關當日曾到「金沙利來豐胸美容專門店」調查,此美容院職員昨日指,仍待海關的調查報告,昨日不會回應。
港府擬修法加強管制
針對PAAG隆胸事故,政府正研究修改法例,加強管制PAAG入口,要求進口商要保存銷售紀錄,以便當局有需要時追查,並只限銷售給註冊西醫,即美容師不能存有及使用,未來PAAG會納入醫療儀器註冊制度,被列為最高危儀器,只能由醫生使用;衞生署亦已與內地商討禁止生產PAAG及禁止輸港。
醫學會重申,當局應禁止使用PAAG隆胸,任何注射或植入人體的物質均須註冊,凡以針或刀操作的程序都視作手術,只容許醫療人員進行。香港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回應表示,禁止美容業使用PAAG不會影響業界,他贊成當局不應姑息違法美容院,並應作出檢控。他慨歎事件已嚴重影響生意,參加身體療程生意大減超過2、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