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選址投資須留意<br>深圳地鐵商場冷清

港商選址投資須留意
深圳地鐵商場冷清

香港地鐵商舖人流最旺,但深圳卻是另一番景象。深圳的東門站金泰和科學館站華聯街等地鐵商舖人流異常淡靜。有地產人士對本報稱,部份商場經營者因為無法引入品牌商戶或者定位出現問題,影響商場人流,甚至有租戶要求減租,港人選址投資要留意。

深圳不少地鐵商舖人流未如理想,開業近1年的地鐵科學館站華聯街至今門庭冷落,而東門站的金泰地鐵商城甚至有多家商戶轉讓舖位。至於原定去年國慶開始試業的金地置業承租地鐵多個商舖,至今仍未開業,市場估計是因投資者的承接力,未達到營運商預期的租金水平所致。

華聯街商舖 旺丁不旺財

寬敞明亮的華聯街,商舖以經營服裝、飾品和化妝品為主,旺丁卻不旺財。賣日韓化妝品的店主李女士稱,光顧的多半是熟客,上班族很少逛遊。至於金泰大多數店舖面積狹小,裝修不講究,賣的商品不少屬於小飾品之類,在東門一帶亦見到。有商戶稱,商場缺乏本身特色,地鐵人流量又不足,令生意大打折扣。
中原(中國)物業顧問董事副總經理賴國強對本報稱,內地商場最大問題是管理,鄰近地鐵並非人流保證,整體來說港人投資地鐵商舖不算太多,因走低價路線未必切合港商一向定位。而仍在發售中的科學館站中信地鐵商場,因較有人流保證,所以銷情不俗,該公司亦提供首3至5年8%回報率,吸引不少港人投資,地鐵商場商舖售價1年升幅超過10%,但人流欠佳的商場,租金難望上升,會影響投資回報。有業者指,港人是看準深圳居民消費力高,又預期人民幣會升值,所以在深圳買舖。
森拓普物業顧問副總監黃海楓認為,地鐵商場依賴強大客流量,香港地鐵每日平均流量高達220萬人次;反觀深圳地鐵只開通了1段,每日只得20萬客量。商舖規模都較小,難以吸引龐大消費群;而深圳市民亦尚未形成地鐵消費習慣。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