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日圓急升的關係,市場擔心眾多出口股及汽車類股份將會受到打擊,日股於日前從本月初高位下跌接近500點,創下3個多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的日本,其1月和2月的市況明顯較為波動,相信這與投資者獲利回吐有關,當然亦受到1月時活力門傳出訛騙醜聞的影響。儘管如此,由於日本經濟持續復蘇、盈利增長穩健,加上貨幣政策的收緊步伐緩慢,因此自2月以來,日股已顯著重回升軌。
早於今年初,美林投資管理日本投資團隊的首席投資總監折目尚已表示,日本經濟將於2006年穩步增長,除了海外投資者將繼續吸納日股外,本土投資者亦將陸續入市,因此日股市場具備相當的吸引力。
內需帶動經濟增長
內需帶動經濟增長
在1990年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崩潰後,日本經濟經歷了多年的衰退和通縮,直到去年才步入復蘇階段,但是次復蘇跟過去數次的復蘇明顯不同。
回顧過去10年,日本採取超寬鬆的財政政策以刺激需求,但現時則反其道而行,改為採取溫和收緊財政政策,並完全放寬貨幣政策。這些轉變,令日本目前的經濟增長轉為由內需帶動,所以過去數日出口股份的沽售潮,並未改變我們對日本的正面看法。
在私人企業方面,由於90年代非金融企業的利潤多被銀行體系吸走,用以抵償債務,因此隨後數年當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紛紛停止投資及招聘。部份企業為求生存,更調低員工薪金和大削花紅,導致內部消費信心疲弱不堪,造成多年的物價通縮。雖然公營機構的龐大開支有助支持經濟,但同時亦令日本政府背負了沉重債務。
估值偏高只是錯覺
日本央行最近決定終止定量寬鬆政策,顯示該行相信日本幾乎完全沒有重陷通縮衰退的危機。各大企業重新招聘人手,多年通縮更變為溫和的物價通脹。上月公布的2月份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便較去年同期增長0.5%,而製造業4月份亦錄得2.2%增長。
日股今年的預期市盈率約為20倍左右,而美國和歐洲股票的市盈率則分別為16倍和14倍,因此日本股份的估值被坊間列為偏高。但鑑於日本企業的利潤和盈利增長潛力比較強勁,因此單從盈利收益和債券孳息的差距方面來看,日本股票的估值仍然非常吸引。
受惠於海外投資者入市,日本市場在2005年表現強勁;相反,日本零售投資者則採取觀望態度。日本家庭目前在互惠基金或股票的直接投資佔資產總值不足15%,而美國家庭則為45%,因此,若本地投資者在2006年重新入市,將有望把股市進一步推高。
美林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