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 成功拆彈 - 陶傑

農民起義 成功拆彈 - 陶傑

親中工會率領工友,夜圍前港督府,成功爭取特府墊支建造商欠薪,開創民粹抗爭新文化,果然影響深遠。
新界鄉議局欲召開聲討大會,憤怒控訴特府拖延審批丁屋、無理徵收差餉地租、漠視工程建設,準備發動躺卧鐵軌的自殺式抗議。幸得曾蔭權再次發揮政治家本色,能屈能伸,加快審批丁屋、放寬丁屋防火標準等村民要求,一概放行,不但化解了一場潛在的農民起義,而且新界漁農人士控制特首選委八十票,連任更加鞏固,可謂一箭雙鵰。
幸好曾特府當機立斷,否則新界人忍無可忍,坐言起行,則三農危機,特區爆發,隨時出事。換了前董政權,慢條斯理,必先成立一個「新界問題研究委員會」,為免一面倒,又要限制名額,引入城市中產人員。結果又必與新界展開一場討價還價的人選分配的商議,拖磨一番,直至腳痛一百次,下台一百回,還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這次不同了。然而細看下來,匆匆讓步妥協,日後必有後遺症。例如,為了加快審批丁屋,竟可以「放寬丁屋防火要求」,則三五年之後,風高物燥,萬一許多新建的丁屋着火焚燒,一夜燒平了半個錦田,燒死村民六七十人,另豬隻四五口、雞鴨十數隻亦化為焦炭(豬隻與雞鴨,數目較少,皆因此一行業早已北遷大陸,所餘無幾),成為國際新聞。屆時召開死因庭,發現原來是當年曾特府為求連任而答允降低建屋的防火標準所致。則屆時立法會喧嘩鼓譟,紛紛向曾蔭權索命,豈非不太公平?

為化解將來的誤會和紛爭,曾特府今日應該與新界人士簽署生死狀:加快丁屋審批、加速鄉郊工程建設,發展是硬道理、經濟建設壓倒一切,讓少數人先富起來,溫飽就是最大的人權,民以食為天,都沒有問題,曾蔭權無意「阻住新界人發達」,但由此而或引起將來的丁屋火災、農田水淹、生態污染等等所造成的人命損失,特區政府概不負責。請立法會各政黨屆時前往新界火災災場收集被燒死的豬隻,抬回立法會大樓一起BBQ,佐送以法國紅酒,幸勿拍枱拍櫈,要這個問責,那個解畫,再爆發一場中國式小農公審大會的紛爭。
新界必須加快發展,增加工程建設。新建丁屋,更要趕上二○○八年大陸奧運前經濟繁榮帶動的地產狂升的浪潮。特府百般拖延,實屬無理之極,諸多苛刻的防火標準也是前殖民地英人留下的地雷,目的是阻撓新界發展致富。這次一舉解決了許多歷史問題,值得鼓掌,不過還應把一些問題說清楚。十年之內,立法會必可享受一場燒肉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