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自有方:供求失衡銀價坐火箭

財來自有方:供求失衡銀價坐火箭

在伊朗核危機及油價高企的情況下,觸發亞洲期金升至25年新高,上周一已突破600美元一盎斯。隨着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元下跌,目前市場已預期黃金可朝850美元一盎斯的水平進發。不過,近年來黃金的升勢仍及不上白銀耀目,最近銀價亦已曾升破14美元1盎斯而登上23年高位。根據統計,國際白銀現貨價在整個3月份大升近20%,同期倫敦金上升12.64%,而國際黃金現貨價則僅漲3.79%。

白銀作為低價的貴金屬,長期以來一直是黃金的影子,金價漲銀價就漲。然而近兩年來,白銀表現更勝黃金。除了因為來自首飾用途的需求增加及投資者熱炒外,最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首次批准白銀ETF上市,也是其中因素之一。市場相信白銀ETF會是黃金ETF的翻版,預計這新產品的推出,將可衍生出最少1900噸、最多15000噸白銀的需求,刺激銀價再創新高。

應用範圍廣泛

在很久以前,人類已對白銀產生興趣。白銀從發現到20世紀初期,最大的用途是作為貨幣使用。歐洲人亦有用白銀製造珠寶首飾及作為工業用途,用家包括珠寶首飾製造商、電子零件、製造飲食器具及宗教藝術品等。現在,白銀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金屬,因為其用途極之廣泛。環顧四周,無論是首飾、手提電話、電子器具、汽車引擎等,都有用到白銀的地方。
白銀的主要消費國集中於日本、美國及德國,而供應主要來自美國、墨西哥及秘魯。白銀跟黃金、白金等貴金屬有齊漲齊跌的現象,白銀價格除了受供求影響外,還會受礦區工潮等因素影響。近年貴金屬地位再次受到重視,在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交易之白銀期貨成交活躍,讓投資者及投機者可靈活管理風險之餘,亦提供短線投機賺取利潤的機會。

與峯頂有距離

正如其他的商品,銀價上升的基本因素在於其供求失衡的局面。白銀的供應,主要視乎再生回收,以及其他如銅、鉛、鋅、金等非鐵礦場的開採,純銀礦場的產量相當有限。與此同時,現時全球白銀儲存量只有約1.5億盎斯,較世界黃金儲備的40億盎斯少得多。據有關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現時全球每年白銀的供應量為6.5億盎斯,而需求量則在8億盎司左右,短缺約1.5億至2億盎斯。因此,白銀市場短期內難以出現產能劇增至打壓銀價的局面。
雖然銀價已錄得相當升幅,現階段調整壓力很大,但從金銀價格比率來看,銀價仍較其歷史高位有一段距離。
歷史上,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率約為15:1,但自從20世紀開始,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率不斷擴大,長期維持在40:1到80:1之間。白銀顯得愈來愈便宜,直至近年該比率才開始收窄。如2002年底,國際現貨銀收報4.77美元一盎斯,而國際現貨金則報347.8美元一盎斯,金銀價比率為73:1;到了2003年底,金銀價比率為69:1;2005年,金銀價比率為58.1:1;而截至2006年4月13日,金銀價比率為46.87:1,但有關數字反映實際銀價仍然低於歷史水平(見附表)。

牛市尚未完結

事實上,除了白銀外,近年其他工業金屬也錄得不小的升幅。從基本因素分析,主要是由於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商品價格的低迷,導致開採商長期投資不足,致使供應無法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卻帶來對商品的強勁需求,進而不斷推動大多數商品價格的上漲。
包括能源、基本金屬、貴金屬等19種商品在內的CRB商品指數已持續上升了4年多,與全球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全球經濟GDP從1999年40.7萬億美元增長至2004年的55.5萬億美元;在過去30年間,美國、英國以及中國的GDP增長了10倍,同時亞洲通過擴大出口,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些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消耗國,在商品供應增長受到制約的情況下,推動了價格的上升。
上周四白銀曾單日暴跌14%,黃金同一日亦下挫了近2%,商品價格見頂了嗎?上升空間還有多大?
一般來說,一個商品牛市約為期15年,甚至乎可長達23年。事實上,自金價、銀價於上周四下挫後,翌曰便錄得相當幅度的反彈,看來投資商品的資金並沒有大舉離開,反而趁低吸納。
當然,商品投資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投資者既想掌握商品投資的升勢,又擔心高處不勝寒,大可選擇市面上相關的基金,分段小注投資以減低風險。
莫健歡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