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大爆炸,禍及全歐洲。20年了,這場核災難遺害至今──輻射洩漏令很多人患癌、殘廢,估計會奪走10萬條人命。人們對核能、對核爆的陰影有增無減。核電廠的安全至今仍受質疑,當年倉卒封蓋出事反應堆的「石棺」更出現裂痕,令人不禁問:災難會重演嗎?
20年前的今天,凌晨1時23分,位於現今烏克蘭(Ukraine)北部、鄰近白俄羅斯(Belarus)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第4號反應堆,懷疑因設計問題和人為操作疏失,發生爆炸,洩漏了比廣島原爆高逾100倍的輻射物質,輻射雲直吹歐洲多國。蘇聯最初試圖隱瞞大災,3天後才承認,但已經太遲了。
死亡人數或高達10萬人
20年後的今天,核災難遺害無窮。受輻射影響,至少27萬人患上癌症,聯合國去年的報告指,核災難已造成60人喪生,估計最終導致4,000人死亡。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估計死亡人數或高達10萬人。
人們不只活在陰霾之下,還要面對核爆重演的危機。出事的第4號反應堆內,約有200噸核燃料和其他受污染沙石。當年政府倉卒用鋼和石屎建成「石棺」,封蓋反應堆,這只是權宜之計。經過多年風吹雨打,雨水滲漏入「石棺」,更出現裂痕。
烏克蘭籌劃建密封鋼罩
為安全密封反應堆,烏克蘭將興建壽命長達100年的密封鋼罩,最快2010年竣工,造價達11億美元(約85億港元)。總統尤先科(ViktorYushchenko)前天(周一)在首都基輔(Kiev)舉行的核災難國際會議上,呼籲富國伸出援手,他指政府至今花了150億美元(約1,160億港元)清理核輻射和善後,到2015年費用將高達1,700億美元(約13,000億港元)。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2000年完全關閉,但在俄羅斯、立陶宛等仍有10多個同類反應堆運作。雖然技術和操作程序均經過改良,但只能減低技術引發的意外機率,加上富經驗的操作員出現青黃不接,人為錯誤仍然無可避免。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