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央推出新的行業宏調措施,中央的京官與地方的諸侯的衝突勢必再度凸顯。由於今年是地方選舉年,各省市區黨委將陸續進行換屆選舉,地方領導人為標榜個人政績,近兩年不惜加大投資、刺激產值的增長,是導致經濟再度過熱的政治原因。
溫家寶在2003年就任總理後,當年第四季度開始推出宏觀調控的措施,但見效甚微。翌年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時,溫家寶總理點名批評了多個行業,提高宏調力度。
陳良宇曾批溫家寶宏調
當時有傳聞稱,上海等省市仍極力抵制中央的宏調,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甚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摘宏觀調控將令中國錯過發展機遇,要溫家寶為此負上政治責任。
面對地方的公開批評或消極抵抗,中央在抑制鋼鐵、電解鋁等投資後,已宣稱宏調取得成效。
隨着胡錦濤、溫家寶黨內地位的鞏固,中央再度關注地方投資過熱問題,指摘有十六個省分投資過熱。胡溫能否壓住「地頭蛇」、讓他們隨中央的指揮棒起舞?
明年中共將舉行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胡錦濤主政後首次黨代會,也是中共權利再分配的一次關鍵性會議。中央選擇此時再度發出宏觀調控的號令,雖然有經濟發展方面的需要,但其中的政治含義同樣引人深思。
各地諸侯是否服從宏觀調控,與胡錦濤早前提出的「榮辱觀」一樣,將成為衡量地方官是否與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指標。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