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解鈴還須繫鈴人

國際視野:解鈴還須繫鈴人

香港真是一塊可愛的地方,早前溫總一句「深層矛盾」,激發起不少不同揣測和表述,但大都不知所謂,更找不出矛盾來由。若說是由地產引起,政府「覺悟」後,來一招虎尾腳踢番起,個個happy兼又炒個不亦樂乎,何來矛盾?嫌貴咩,唔好來香港做生意囉,當年東京何嘗不是,再瞧瞧今日的倫敦,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嘛!
及後再空穴來風一句香港被「邊緣化」,又掀起一陣討論潮,然卻又找不到其所以然來。儘管坊間提出不少有「建設性」的建議,但時勢造英雄,不過最重要的一環,卻是「英雄」造時勢,不要說中國,自命不凡的港人又有多少人曉得。
諷刺的是,一個醞釀多年毫無結果,最近才見到有一絲曙光的所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在行政長官硬銷和財金「高人」說甚麼要好好掌握機會,加上一眾大行分析員及傳媒合力大肆吹噓下,散戶投資者真以為鴻鵠已至,大量「北水」將南調,股市炒到飛起之際,無奈日股表演「插水」,拖累港股兩日跌逾300點,雖說僅是2%,但被套住也不是味兒,人民幣升值不是有利港股麼?哦!原來傳「宏觀調控」,這點本欄不已暗示了麼,有啥出奇?

美國人應增加儲蓄

返回國際,市場對美國利率去向眾說紛紜,據聞華爾街大行內也分成兩派──以經濟學者為主的研究部指,數據顯示通脹溫和,再加多一次息應可「收工」;然以市場情緒為主的策略師則認為,商品(包括石油)價格持續上升,最終會迫使企業將部份成本加幅轉嫁消費者,故不可掉以輕心,加多兩三次也無妨。
「伯南克想做『救世主』?」(3月22日欄題)如被冠一估中,則加息應絕不手軟,尤其是本周公布第1季GDP增長若在4.5%以上。解鈴還須繫鈴人,誘發多點儲蓄,對扭轉不平衡有莫大幫助。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