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輪宏觀調控如箭在弦。中國社科院預期,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20%,投資規模高達107,880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經濟過熱已出現「苗頭」,一旦加劇,中央勢必加大調控力度,包括再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嚴控銀行資金流向樓市(主要針對地產發展商);取消利息稅等政策,鼓勵消費,擴大內需,令經濟軟着陸。
中國,一邊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持續加速,一邊是消費增長趨緩,全國城鄉居民存款大幅攀升。中央對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出現過熱的現象感到憂慮。
16個省份 投資增35%
今年首季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超過35%的省份竟達16個;在30個製造行業中,投資增幅超過四成的也達16種。針對部份行業,如鋼鐵、房地產、鋁、焦炭和水泥等行業出現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等問題,發改委等部門近日聯合採取多項調控措施。
中國金融界人士對本報稱,這是中央對經濟投資膨脹的溫和預警,中國經濟已進入宏觀調控的密切觀察期。如果預警無效,不排除今後將有更嚴厲的調控政策出台。
「中央各部委正在權衡利弊,究竟採用哪種措施壓抑當前過熱的經濟。」中國人民銀行一名參事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若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雖然會防止銀行的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但同時亦會波及低迷多年、剛恢復元氣的內地股市。他稱,中國的樓市正出現矛盾的現象,一面是樓價持續攀升,一面是全國樓宇空置超過13億平方米,創歷史新高。這表明發展商的資金來得容易,可以隨意囤積土地和單位。
盼減儲蓄 可促進消費
此外,中國自2001年開始徵收20%的利息稅,目的是要減少儲蓄,從而促進消費,增加內需,但實施至今,儲蓄不減反增,全國城鄉居民存款年增長逾14%,遠高於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增幅,令存款突破15萬億元。該名參事稱,人行研究取消利息稅已將近一年時間,在當前負利率的情況下,相信有助鼓勵消費,對宏調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據悉,今年的利息稅收入預期超過400億元。他認為,中央在採取新一輪的宏調措施時,不應採取一刀切的手段,而是要區別對待。
但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認為,國家出台的一些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措施見效,尚需一定時日,所以目前不需要出台新措施,只要銀行適度緊縮信貸,形勢會有好轉。
本報記者/《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