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落實QDII的安排,內地的金融機構可以進軍海外,把資金投向種類較多而且回報更高的海外市場。無論對中國抑或其他先進金融市場來說,新措施都是雙贏的方案。
近日無論是七大工業國(G7)又或者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都批評人民幣滙率過低,未能反映其實質價值,造成貿易上的不平衡,因而要求人民幣滙率加快改革。但中國已重申會按照本身經濟的發展情況去完善滙率機制,不會屈從於外國壓力之下,而解決滙率問題的方法,就是要擴大內部需求,不再過度依賴於出口工業,就像美國一樣,個人消費佔國民總產值一個很大的比例。其次就是要設法讓資金「走出去」,但切忌重蹈日本覆轍,胡亂把資金投向海外投資,最終導致資金虧損,影響本身經濟。
佔近水樓台之利
QDII的目的,就是要讓資金「走出去」,一來可擴大國內對外滙的需求,使到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降低,其次是只要投資得宜,可帶來更佳的回報。而建議之中的運作方式,是可以透過香港的一些中介人來投資,而相信其中一個受益最大的中介機構會是銀行。
內地QDII在進行海外投資之時,會選用哪些銀行呢?相信內地銀行會有優勢,其中包括幾間大型國內的銀行,例如建行(939)、交行(3328)、中行和工行等。其中建行及交行已集資上市,據聞兩間銀行已進行備戰,透過香港的分行進行QDII前期及產品設計的方案。而今年稍後來港上市的工行及中行,相信亦不甘後人,很快便會備戰。
進行海外投資,可以使用香港這個平台,但現時國內銀行在香港的分行數目不算太多(中銀香港除外),是否意味着未來會出現一個收購合併潮,而收購對象會是香港的中小型金融機構,以配合QDII落實後的進程呢?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