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鐵的車底裂紋報告已完成最後草擬本,並已提交政府審議,日內會公布詳情,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則會留下這個「爛攤子」,於本月底正式離任。至於裂紋真正成因,消息人士指原因包括製造商在裝嵌壓縮器時出現問題,而路軌出現凹凸不平令列車出現超出正常波幅等也是關鍵,以致裂紋四處擴散。 記者:劉美顏
九鐵昨日召開管理局會議討論裂紋報告,主席田北辰、行政總裁詹伯樂和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均有出席會議,但會後各人都拒絕透露報告內容。
詹伯樂於會後稱,高興報告獲得通過,跟進工作會繼續進行。他又透過新聞稿交代報告已交政府,詳情會再作公布。
田北辰:欽佩黎文熹
九鐵另一則新聞稿則公布,詹伯樂將於下月一日正式接替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坐正」行政總裁一職。經歷了「兵變風波」的田北辰,在稿中「例牌」感謝黎文熹對公司的貢獻,指欽佩黎「在工作上貫徹表現出高度的專業和問責精神。」
消息人士指車底的壓縮器原來的設計並無問題,但英國製造商ALSTOM在安裝時手工卻未符理想,其他組件的裂紋則主要因為路軌不平,列車在高速時會出現上下搖晃,即垂直震盪,幅度超越正常波幅,也是「死因」之一。
消息人士補充稱,由於上述多個原因同時出現,令裂紋問題被凸顯。報告又認為裂紋與全自動列車操作系統(ATO)無關,由於九鐵在裂紋事故後已改用人手操作,故建議九鐵可重新使用ATO操作,但在部分凹凸路軌的路段中,則宜調節操作模式,減低震盪。
建議加固組件承托力
報告建議要加固部份承托力不足組件,如壓縮器要加裝能加掛鈎的「耳仔」;路軌方面則要在問題路段打磨或更換組件,使之更平滑。至於未來發展,報告建議按本港獨特情況設計組件。因是次報告為技術性調查,所以不會有人被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