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kou
要深入了解火山文化,走進火山古村是最佳的辦法。榮美村和美社村是兩條火山附近的村落,一條古舊,一條現代,形成一個對比,不過同樣保留着火山的獨特文化。
榮堂村
走進榮堂村,在村口有兩間簡陋的石房,放了石椅和木枱,幾位八、九十歲的老人坐卧着乘涼。「鍾」是這裏的姓氏,所以幾位公公婆婆也是姓鍾。
公公婆婆天天Hea石房
他們謂石房是村內老人們聚會的地方,每日除了吃飯外,多會在石房聚會。說穿了,其實是因為老人家的子女已經搬離了古村,在村外建了鋼筋水泥的現代化新房,留下了老人們看守祖屋。看着這些老人,有點感觸,究竟應該保留傳統文化,還是應該與時並進呢?
沿着彎彎繞繞的村道入村,比人高一點的石屋、一間間石院盡現眼前。因為近火山的關係,村民就地取材,用有一個個小孔的火山岩石,一小塊一小塊堆圍半個人高的石牆,建成他們的房屋。用火山石造房屋一來節省了材料,二來又可以讓室內空氣流通。每幢房子都有三間,一間正廳,兩間房間,沉厚的木柱、木板和半米高的石條形成隔牆,就算把門關上,空氣依然流通,火山岩石上的孔就是天然的空氣調節。
除了建屋之外,村民更會用火山石加工製造不同的生產工具或是生活用品,石磨、石臼、石櫈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具,可見當地人的生活智慧。現時售賣火山石,也是古村村民其中一項收入的重要來源。
美社村
離榮堂村不遠,就是政府近年發展的文明生態村──美社村。這裏有現代化的房屋,亦有古村的火山石屋,集現代文明和傳統火山文化於一身。美社村原來是火山地帶,由2000年10月開始,經幾年建設,先綠化和美化村內的環境,然後設置水塔和興建水泥鋼筋房,改善了村內的衞生情況,只是村民依然保留着火山村的文化,好像陳婆婆一家至今仍用火山石建造他們的居所,「我是土生土長的原居民,上一代已在這裏生活,當然要保存着火山文化和生活習慣,不能讓它消失。」
原住居民熱情齊心
這裏的村民對外來人很熱情,我到達村的時候,他們還表演傳統舞蹈──稻歌舞。稻歌舞以前是農民收割稻米時跳的舞蹈,現在就成為女村民日常生活消閒的活動。她們跳的時候也會熱情地邀請遊人參與,希望帶給人們歡樂。村民們不時面上都掛着笑容,無論是跳着舞的女村民、嬉戲中的小孩或在乘涼的老人家,目的是希望來過的人會再回來!
飽口福
探訪火山村可以體驗火山村村民的生活,看過火山的建築文化,當然少不得品嚐他們的地道食物。在火山區居住的人,大多是農民,他們會利用火山賦予他們肥沃的泥土種植。可是,山區地帶和土壤不太適合種稻米,當地人最常種的是水果,如木瓜、大樹菠蘿和荔枝。
凍吃火山粉 熱食糯米粿
除了水果,在火山區最常吃到的小吃有火山粉和糯米粿兩種。火山粉是火山居民常見的冷吃早餐食物之一,他們會用火山石磨將米磨成粉再製成米粉,煮熟後就會加入生肉乾、香脆花生和芝麻作配料,最後淋上用黑木耳和豉油熬成的滷汁便可進食。
糯米粿則是一款甜食,同樣是用火山石磨磨製,加入花生和芝麻作餡料,當然少不了海南特產椰絲。糯米粿入口煙煙韌韌,趁熱吃就最好味,就算在嘴裏漏出來的餡兒直攻喉嚨也在所不計。
不只有火山小吃,海南島還有很多特色小吃。「雞屎藤粑仔」就是其中之一。據稱雞屎藤有養血補氣功用,民間叫土參,海南人最愛用來補身。來到這裏我也一嚐雞屎藤的味道,未吃先放在鼻子一嗅,一陣「特殊」氣味傳入我鼻,再嗅卻有一種特別的清香。一般海南人會將雞屎藤磨成粉,製成粒狀或條狀,然後放些片糖像煮湯圓般炮製。我不愛吃「屎」,我愛蛋餅。蛋餅用雞蛋和麵粉做成,分甜和鹹兩款,我最愛吃鹹的蛋餅,再蘸些辣醬,入口脆卜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