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上周初顯著下跌,原因是美國聯儲局發表的會議紀錄顯示,大部份與會成員皆認為加息周期理應已接近尾聲,更有委員提出了加息過猶不及的憂慮,因為加息是有滯後效應的。有關論點,相信本欄的讀者絕對不會感到陌生,早在年初之時,我已在此提出過相關的看法。
其實筆者對今年以來的成績頗感滿意,譬如說美元在今年首季不會大跌,如今已兌現;在加元回落時建議讀者可以低位加碼吸納,亦算是法眼無差;而上周剛指出美元對好消息缺乏反應,理應是見頂徵兆,美元上周便開展較大幅度的調整,雖然美元在尾市有回穩迹象,但我仍相信美元跌勢有餘未盡。當然,投資市場所講求的,運氣會多於眼光,但無論如何,筆者算是交足了功課。
美加息仍具變數
縱使聯儲局會議紀錄顯示多數成員認為加息周期快將完結,但美息會否一如我所預期般真箇在5厘見頂,仍沒有確實的答案。期貨市場已反映美息會升至5.25厘,但我始終覺得,美國的通脹若不惡化,聯儲局在下月把聯邦基金利率調高至5厘後,未必有進一步加息的需要。期貨市場反映的,亦不過是市場投資者的期盼,若稍後美國數據令市場相信美息不會再升,遠期息率自然會相應滑落。
很多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的所見所聞,信手拈來亦可以應用在投資的心理學上。譬如復活節結束之時,往內地旅遊後相繼回港的港人以為又要大排長龍苦候,豈料毋須15分鐘便已順利過關,較之前一天平均需時45分鐘更短。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家以為提早一天回港可以避過人龍,人同此心的話,便會令之前一天回港的人流大增,反而最後一天過關卻意外地暢順。再加上入境處會如臨大敵,在最後一個假日加開過關櫃位,反而在之前一日未有類似的應變措施,亦造成了長假期最後一日過關比之前一日更通暢的局面。
在投資市場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大家盯着同一支持位或阻力位時,必然有人想偷步提早平倉,結果是支持位或阻力位與量度的會大有出入;另一個現象是有實力的大戶會刻意製造破位的假象,引誘散戶入市追沽或追揸,最終這些散戶便成為了他們的美味點心。總之,在投資市場這個爾虞我詐的地方,必須學曉變通,才可以避免任人魚肉。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