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人民幣的升值步伐或可略為加快,但強調「循序漸進」仍是滙率改革的指導原則,中國有自己的改革時間表。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美國主導下擴大監督全球經濟的權力,周小川強調,國基會不能干涉個別國家的貨幣政策。
【本報綜合報道】七大工業國(G7)財長上周末發表聲明,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措詞相當強硬,並在聲明中點名批評個別國家經濟政策,做法不尋常。周小川回應說,目前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合理,對中國有好處,不少國家都支持;他重申「循序漸進」仍是人民銀行滙率改革的指導原則,中國有自己的改革時間表。
重申循序漸進原則
不過,周小川透露,若北京預定的滙率改革就緒,人民幣的升值速度或可以「開始略為加快」。他指出,自從去年7月份實施滙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有升有跌,顯示人民幣滙率基於市場需求所呈現的彈性有所增加。
對於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周小川說,中國政府已採取更多措施以收窄貿易盈餘,包括擴大內部需求、鼓勵消費、開放市場、改善滙率機制和調整貿易結構等,但發達國家也有責任透過短期經濟政策和結構改革,例如增加就業職位和提升出口競爭力,以改善貿易狀況。
指發達國家單邊主義
周小川批評,美國等發達國家把調整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壓在個別國家頭上,是過度簡單化和嚴重單邊主義的行徑,這些做法將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他特別提到美國目前按揭利率上升及監管對沖基金不力,都是對全球經濟的重要威脅。
中國外滙儲備近期已膨脹至世界第一,周小川表示,人民銀行正有效地管理這筆巨額外儲,且回報不俗,但他不願評論人行是否正考慮把以美元為主的外滙儲備多元化。
貨幣政策不宜受干預
國基會上周末在184個會員國支持下成立一個新架構,以監督個別國家的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其他國家,這意味國基會已贏得監管全球經濟的新權力。對此,周小川表示,中國歡迎國基會致力提升全球債權國在監管世界經濟上的角色,但他也尖銳地指出國基會不該干預個別國家的貨幣政策,並強調各國有權選擇與其經濟發展一致的滙率制度。
摩根士丹利首席環球經濟師羅奇指出,人民幣升值步伐確是很慢,但應該升多快很大程度上要配合當局的改革進程,不應強迫中國或其他國家貨幣升值。
另外,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焦瑾璞昨天在北京一個金融會議上說,根據中國首季經濟按年增長10.2%推算,06年經濟增長可能至少9%,快過政府的8%目標。至於消費物價今年首季按年升1.2%後,全年通脹率可能超出官方的2%目標。
焦瑾璞又認為,中國政府應讓無力還債的金融機構破產,因政府過往斥巨資挽救當地銀行和經紀行後,只會令管理問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