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Memo:股市沒有標準答案

研究室Memo:股市沒有標準答案

七八十年代的填鴨式教育,後遺症是令那一代港人失去好奇心,只懂不斷拚命收集資訊,但不會分析拆局。歸根究柢,當年他們拿着「標準答案」好好背誦,便可以考取好成績,過關斬將入大學、搵好工。試問在這種文化下,有誰會對答案背後的知識感到興趣?

消息價值隨時間減低

今時今日,那一代人已經是香港的中流砥柱,填鴨式教育的文化,變成廣泛的社會習慣。以財經市場為例,雖說香港經歷過好幾次全民皆股的日子,不過,真正對市場作出有系統研究的人不多。對港人來說,若收點消息跟跟風,便可以在市場中賺錢,學甚麼理論工夫,有甚麼用?
我們未敢完全否定這種大眾智慧,也相信有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回事。不過,假設這些消息都是百分百準確,當人人都隨消息炒作,成績最好的也只能跟大市同步,時間稍為掌握不好的,就必然跑輸大市。
曾經炒作消息的朋友都知道,消息的價值會隨着時間而減低;另一方面消息愈傳得廣,炒作的價值就愈高,所以,炒作消息的要點,是掌握入市時機,財經界有句話︰「當事情還是以小道消息般流傳時,就可以去買;可是一見到新聞報道,就要沽。」
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究竟這些消息,是否可以準確反映股票的未來價格,而市場上的參與者,又如何去理解消息。而且,坊間的股評人大行其道,毫無疑問大大提高財經資訊的流動量,不過,隨之而來氾濫的資訊,令投資者無所適從,作為小投資者,究竟應該如何自處?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自4月初,便開始記下各大媒體上的股評人「貼士」。我們想知道︰究竟投資者應該如何解讀這些「貼士」?回報能夠跑贏大市嗎?

貼士背後功夫有幾真

事實上,在4月這個大牛市中,差不多甚麼投資都賺,究竟這些建議,背後有多少真功夫,實在不易看出來。不過,從這些股評人建議中,可以看出大市氣氛,對未來大市走勢,也有一定參考作用。
另一方面,當大市一浪高於一浪,成交新高又新高,投資者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大市會再闖高峯嗎?接着的炒作理由又是甚麼呢?今期《蘋果投資一周》的主題文章將為大家拆局分析。
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