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特攻隊:買高齡樓僭建估價要查清

樓市特攻隊:買高齡樓僭建估價要查清

本港有不少高樓齡物業,受街坊或某些買家喜愛,但因甚少成交,釐定市值時缺乏參考數據;部份單位還可能涉及僭建問題。銀行對於這類物業,一般估價態度較審慎。因此,買家在揀選這類物業時,應謹慎戒急,查問清楚,以免錯下決定。而代理更應多下工夫,不要為求生意而忽略客戶權益。例如今次投訴個案的買家,便直指代理一直未有提供足夠資訊,包括單位查冊資料及有否僭建等,自己卻因心急而買貴樓招致損失。

買方:未提供足夠資訊

陳先生與朋友林小姐上月有意在西環買樓,經區內一小型代理行華昌地產代理的梁姓職員介紹睇盤。梁小姐介紹堅尼地城士美菲路美新大廈一個1樓平台單位時,陳先生見梁是從另一家代理行取鎖匙。進入單位後,雖見裝修不錯,但平台上有拆卸簷篷的痕迹,天井位置建有玻璃蓋,他懷疑是僭建,但梁小姐卻說「冇問題」,並指單位估值可達150多萬元。
當晚,梁致電催促他們快下決定及前往簽買賣合約。翌日,林小姐前往華昌地產代理行欲多了解單位,但梁並沒有出示任何查冊資料;追問是否有僭建時,又支吾以對,只重複強調「冇問題」。林小姐不堪游說,補簽睇樓紙及委託書,更簽定臨時買賣合約,成交價155萬元。隔兩日由陳先生才再補簽。
其後,他們向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估價承造按揭,但兩銀行估值分別只110萬及95萬元,遠低於梁所指。及後透過律師朋友查冊,認為物業可能有僭建,而同類物業最近的成交價也不超過100萬元,因此,他覺得代理為求促成買賣,隱瞞部份事實,令他們最後要撻定,損失定金2萬元。

代理:單位無僭建問題

記者就此事向華昌地產代理查詢,負責人林先生卻指,公司從報紙廣告獲知該單位放盤,便與業主聯絡,業主稱單位放盤叫價158萬元,如有人睇樓,可至附近代理行取鎖匙。當日梁帶他們睇樓時,林小姐表示很喜歡該單位,願出價150萬元,梁為她與業主討價還價後,最後以155萬元成交。翌日早上,買家親至該行,簽下臨時買賣合約,並交下2萬元定金,委託梁為其處理買賣事宜。但其後林小姐與父母再睇樓時,其父母稱不喜歡單位,據知銀行又未能估到價,最終放棄交易。
他稱,職員已做足工夫,也有為單位查冊,有關天井僭建,業主04年買入時,確存在問題,但業主已處理妥當,並獲屋宇署發信撤銷清拆令。當日林小姐是心甘情願簽約,落定認購。他認為,程序上該行恰當地履行中間人角色,現林小姐不完成交易,他將會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向他追討佣金。

誤導交易可向地監局投訴

法律界人士黃鶴鳴律師指出,買方如認為在交易過程中被代理誤導,可向地產代理監管局投訴,如有充份證據,更可入稟控告該代理,要求賠償。但由於很多時都是「口同鼻拗」,故買方保障自己的最好辦法,便是問清楚及驗妥物業才拍板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