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拆局:防美國經濟下滑

宏觀經濟拆局:防美國經濟下滑

油價升抵每桶75美元歷史新高水平,蠶食美國消費者的實質收入,隱隱然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破壞力,發展趨勢值得注意。
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MartinFeldstein)上周發表的文章分析,從2003至2005年,石油價格持續上升至60美元,以美國每年入口約47億桶石油計算,油價上升,起碼蠶食了美國人實質收入約140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

物業低息環境不再

呢?關鍵原因,是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2003年的1厘,慢慢爬升至2004年的3厘。由於預期息率處於低水平,因此,美國人把樓宇再融資,利用低利率取得抵押貸款,用來償還高利率時期的貸款,不僅減少了供樓支出,而且還得到可動用的現金。這些現金可以用來償還其他債務、或投資或消費。
美國人的儲蓄一向已經很低,但息率低沉的寬鬆貨幣政策環境,從樓宇再融資得到現金,進一步擴大美國人超前消費的行為。2003年第四季,整體家庭儲蓄率由1.4%,大幅下跌了2.5個百分點至2005年第二季的-1.1%。據費爾德斯坦估計,個人儲蓄率急劇下跌所形成的消費開支,大約相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5%。
換言之,在油價持續上升下,美國經濟從2002年起的復蘇循環,經濟持續增長,原因是在寬鬆貨幣政策下,物業再融資刺激消費,引發強大的內部需求,令經濟持續增長,並且消除了油價上升對消費引起的「擠掉作用」。然而,這個有利局面已逐步出現變化。
第一,聯邦基金利率從2004年6月起回升,至今已從低位的1厘上升至4.75厘水平,市場預期聯邦基金利率至少達到5厘,利率不斷上升,使物業再融資所得低按揭支出帶來的收益逐步減少,勢必壓抑美國人的消費;而且投資房地產低息環境不再,抑制地產市場發展,如果美國地產市場的泡沫一破,按揭貸款壞賬湧現,足以令金融市場風聲鶴唳。

油價續升壓抑消費

據資料顯示,美國3月零售額上升0.6%,稍高於市場預期的0.5%;即使2月份經修訂後,由原本下跌1.3%改為下跌0.8%,但跌幅呈現。2月份新屋建造數量年率下跌7.9%至212萬個單位;3月份新屋建造數量持續下跌7.8%,經過季節性調整後,按年成長率計算,下降到196萬個單位,跌勢值得留意(見圖)。
第二,油價持續上升。由於擔心伊朗及利比亞油產可能中斷,加上美國即將進入夏季汽油使用旺季,油價不斷上升。6月紐約原油升至75.35美元。油價上升進一步蠶食美國人的實質收入,壓抑消費。可以說,美國經濟今次復蘇循環,經濟持續上升的國內外有利因素,已見惡化的趨勢。因此要隨時留心美國經濟下滑,估計聯邦基金利率將在5.25厘見頂。
張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