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發展亞元意義重大

理財智慧:發展亞元意義重大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舉行期間,特首曾蔭權呼籲要推動亞洲金融一體化,而當中其一個長遠目標,就是建立亞洲單一貨幣,成為一隻與歐元一樣廣受世界接受的共同貨幣。不過,特首認為他有生之年,也未見能看見亞洲單一貨幣面世。
在外滙世界之中,美元的地位最重要,歐元次之,而其餘的便是日圓及人民幣等貨幣。如果以美國的財政赤字及外貿赤字來看,根據傳統經濟理論,美元應該早就大幅貶值,但因美元長期以來作為外貿主要的報價單位,而世界各國亦普遍以美元作為主要國家外滙儲備資產,因此美元才有現時的強勢。
不過,這情況使到很多國家都不以為然,特別是歐洲。長期以來,歐洲國家貨幣的認受性被美元比了下去,而諷刺的是,區內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也可能要使用美元結算。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於是便產生了歐元的概念,希望在歐洲區內或對外貿易之時,應以歐元而不是美元交易。

推動區內經貿發展

如果以人口及國民生產總值計算,歐元區絕對不比美國弱,只是市場慣用美元結算而已。但當歐元在99年面世以後,市場也開始習慣使用歐元,而美元在歐元區的部份功能也被歐元取代,而歐洲的金融體系亦因歐元的關係而有所得益。
在亞洲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有13億人的中國,其次是11億人的印度。單以兩國人口計算,已是世界總人口的兩成以上,再加上日本的話,幾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已可媲美歐盟及美國。
如果能夠使用單一貨幣的話,區內的貿易可以進一步發展,屆時世界各國可能因為貿易關係而要持有「亞元」,對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更有幫助,資金亦可以留在亞洲市場而不是美國市場。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