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國際原油價格再創新高,其中紐約期油突破每桶75美元關口,而伊朗核問題和美國汽油庫存減少,繼續成為市場炒作的藉口。受油價高企影響,美股上周五乏力再升,但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得益於公司業績出色,全周計仍累計升逾200點,是3個月來升得最多的一星期。
由於不少投資者趁周末前補倉,紐約原油6月期貨上周五最多升1.66美元(2.25%),攀上每桶75.35美元,是歷來最高交易價;倫敦布蘭特原油6月期貨一度彈升1.61美元(2.20%),衝上每桶74.79美元。
收市時,紐約期油升1.48美元,報75.17美元;布蘭特期油漲1.39美元,報74.57美元。全周計算,紐約期油累積升4.35美元(6.14%),布蘭特期油勁揚4美元(5.67%)。
利比亞石油部官員加尼姆指出,美國與伊朗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帶來額外10至15美元的風險溢價;就算兩國最後透過和平途徑解決糾紛,油價也未必會因此大幅回落。經紀行EuroPacificCapital行政總裁希夫說,無論石油供應出現何種阻滯,都足以把油價推上100美元。
高油價將加劇通脹
隨着高油價沖淡公司業績理想帶來的正面影響,杜指上周五僅微升4.56(0.04%),收報11347.4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更下跌19.69(0.83%),降至2342.86。過去一周,杜指仍累積漲209.80(1.88%),錄得1月27日那一周以來最大升幅;納指升16.75(0.72%)。
Ariel資本管理基金經理莫頓說,油價已攀上75美元,股票投資者愈來愈難漠視此因素,而能源漲價可能蠶食企業盈利,或迫使商界加價,從而令通脹加劇。
七大工業國財長發表的聲明提到,能源價格對經濟前景構成風險。HighFrequencyEconomics首席經濟師溫伯格推算,油價每漲10美元,七國經濟增長將削減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