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和填詞人要在香港樂壇搵食,責任往往是為一班卡拉OK歌手,譜出一首又一首沒靈魂的「魚蛋歌」,滿足唱片公司自訂的「市場需要」。作曲人伍樂城和填詞人林夕合輯的《PerfectMatch》,便向這無奈現實說不。
這個私人project求名多於求利,自由度大,題材自然廣得多。鄧建明、黃貫中和雷有暉合唱的《只談風月》表面只談風月,但三個男人天花亂墜,兜兜轉轉始終談及時事,曲式搖滾味重是意料之中,驚喜是林夕亦重拾《皇后大道東》的都市觸覺,相信是他平時沒機會發揮而已。
《你是最好的》是成年人跟小朋友對戀愛的迷思,陳小春得到夏曉晴的安慰後鼻子一酸的聲效,是神來之筆,而林夕亦粉碎小春故有的失戀王形象,力證失戀可以好豁達。
林夕在《自由女神》替陳慧琳和汪明荃度身訂做單身貴族形象,「單身也是個身份,有權更高分,發奮地作自由人」,比梅艷芳和鄭秀文當年的《單身女子》硬淨得多,單擺姿態已贏晒,至於兩位姐級人馬的聲線完全不夾,只令聽眾受苦。
張學友跟陳奕迅合唱,若普通題材便浪費了難得的機會,於是《天下太平》講世界大同,「失戀算甚麼,失去甚麼」,兩代已為人父的新舊歌神展現遼闊的世界觀,末段二人輪流示範何謂爆炸力,張學友和陳奕迅的美妙歌聲在擴音器左穿右插,互相和應,屬完美的示範。
《PM》裏有四位被嚴重低估的歌手,孫耀威和車婉婉的《再見亦是戀人》唱愛火重燃,概念未被玩謝,尚算有新意,聲音帶來《愛的故事上集》加《會過去的》的混合回憶,孫、車不用唱到聲嘶力竭,已夠窩心;伍樂城在《九週半》玩在香港被視為冷門的BossaNova,運滯多年的劉浩龍和久違的胡蓓蔚,一把聲真摯,一把聲飄逸,化學作用全碟最大,chillout的氣氛極配合意念來自電影《九個半星期》的歌詞,若每每要按「市場需要」,又會扼殺一首好歌。
香港好歌手和好歌都不多,有創意或耐聽的唱片更是買少見少,若此碟銷量差得過那些懶音未改的新晉女歌手,香港樂壇應該宣布玩完。
撰文:皇后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