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香港不是IT逃兵避難所

傳訊四圍炳:香港不是IT逃兵避難所

本報上周報道一宗有關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的新聞,說有員工指研究院出現人事問題,狀告傳媒指有人搞「台灣幫」,懷疑用人唯親,兼因風水問題而丟空新租用辦公室多月云云。不過,該院否認所有指控,並舉行記者會澄清。

企業管理須具透明度

姑勿論指控是否屬實,旅發局、生產力促進局或應用科技研究院等獲政府撥出巨款的公營機構,每年伸手向政府攞錢時應受更大的監控,在企業和財務預算管理上需更具透明度,以確保沒有浪費納稅人金錢。在日常運作的監管上,董事局責無旁貸,審計署有必要定期介入為項目作衡功量值。
筆者年前曾收到某君的電郵,同樣對ASTRI作出強烈批評,並且巨細無遺地指出ASTRI的內部問題,似乎某君屬於了解內情的員工,再加今次事件,筆者感覺到部份員工(或離職員工)對管理層有怨氣,這值得研究院管理層和政府正視。此外,筆者瀏覽ASTRI網頁,發現個研究院設有1個CEO、1個CFO、13個VP和1個招募中的VP,人才鼎盛,這般強大陣容,若做不出成績來實說不過。
筆者明白科技開發需時,還要冒上不少風險,外人貿然訂下甚麼指標,有時會脫離現實。不過,ASTRI搞的是中流研究,並非基礎研究,要面對着無情的產品周期,一切只爭朝夕,若產品兩三年不見成績,便成落伍的科技,冇人會要。所以,ASTRI的科技開發策略應該更具彈性,而且要有風險管理的概念,例如產品開發要具備「長短棍」;借用BCGmatrix的概念,中流研究項目應該既有CashCows(增長慢,佔有高)的產品,也有Dogs產品(增長慢,佔有低),偶然有一項可以跑出當Stars(增長快,佔有高),但亦有高風險的QuestionMarks(增長快,佔有低)。

別當港人是「羊牯」

這裏不是IT逃兵的避難所,別當港人是「羊祜」,來得這裏便要交足功課。假如研究院有13個VP,每人帶50個工程師,每個VP做4至5個開發項目,那麼整個研究院有60至70個開發項目,若果有一個CashCows加一個Stars跑出,兩至三年後賣得好價錢,應用科技研究院已有功課交。此外,既然13個VP皆屬國際級的研究人員,應該對項目的發展有信心,因此這批高薪員工的薪俸應有30至40%與項目成功與否掛鈎,重賞下才有勇夫。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