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時》抽起普立茲獎得主網誌

《洛時》抽起普立茲獎得主網誌

專欄作家或記者在網上應否以真名示人?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應該。該報抽起資深記者、專欄作家兼普立茲獎得主伊爾茨克(MichaelHiltzik)的網誌(blog),因他被發現以假名冒充讀者,為他的專欄自辯和攻擊保守派的網誌客(blogger)。

用假名炮轟網誌客

向《洛杉磯時報》揭發伊爾茨克在網誌上用假名的,是曾被他在網誌上炮轟的網誌客弗雷(PatrickFrey)。弗雷追查匿名網誌客身份時,發現伊爾茨克的互聯網協定位址(IPaddress)跟至少兩名「讀者」相同,又在一個相撲迷電郵名單上,發現伊爾茨克的假名,揭發他的多重身份。
《洛杉磯時報》發聲明指伊爾茨克承認在該報網誌和其他網站以假名刊登文章,「違反《洛杉磯時報》要求編輯和記者面對公眾時,需表明身份的道德守則」。發言人指,該報仍調查事件,但拒絕透露抽起伊爾茨克的網誌,會否影響他的編採工作。伊爾茨克向路透社表示「無可奉告」。
伊爾茨克較早時在網誌上反駁弗雷,說他對自己以假名上網誌的批評是「可笑」和誇大。伊爾茨克說,弗雷似乎認為以假名刊登文章等於欺騙,但無法解釋那怎樣算欺騙,而弗雷的網誌從標題橫額開始便是假名。
伊爾茨克和《洛杉磯時報》記者菲利普斯(ChuckPhilips)以一系列揭露娛樂界貪污黑幕的報道,在一九九九年獲普立茲獎。今次事件凸顯網誌客和主流媒體之間的糾紛,網誌客經常批評主流媒體自大,和以客觀為名掩飾偏見。
路透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