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復活節假後表現仍氣勢如虹,恒指再進賬近500點,並直迫17000點水平,在今年初以來,恒指共上升1967點,相當於去年升幅的3.8倍,這個升幅似乎予人感到有點「太快」及「不安」。
對於已持有貨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所面對的難題是「應否計數獲利?或會否太早沽貨?」對於未持貨者而言,已開始有點按捺不住,一方面希望入市分一杯羮,但又擔心摸頂入市。
其實,近期大市急升與全球資金因素有莫大關係,利率上升令資金投入債市的興趣不大,正當市場預期利率快將見頂之際,上月底市場又突然轉向擔心加息周期延長,不少基金在第二季重整組合時續將資金繼續投放於股票市場,因此,港股並非唯一錄得上升的市場,日本、台灣、新加坡、美國及德國等主要市場同樣受資金追捧,雖然恒指今年上升13%,德國DAX指數亦漲升11.6%,新加坡及台灣亦上升近一成,這反映利率上升因素反而引發資金續流向股市。
另一方面,國際商品價格的驚人升幅亦產生財富效應,原油、黃金及其他貴金屬出產國固然受惠,但同時亦為一批市場參與者製造額外財富,令所謂油元、金元充斥於其他市場活動。
另一個與我們更多接近的資金因素是中國放寬資金向外投資,QDII制度及容許內地居民出外購滙金額提高等,令市場憧憬更多資金將投入港股,這或許解釋何以港股升幅相對其他市場為大的原因之一。
環顧目前市場形勢,筆者相信商品價格及中國洩滙政策對資金流向(股票市場)仍有正面作用,但利率走勢對資金流向卻開始存在變數。由於近期股票市場上升是受惠於利率快將見頂的預期,但股價持續上升已令股票市場吸引力下降,資金轉向債市的機會增加,投資者宜留意這個資金逆向的變化。
細價股勿亂追
至於近期新股認購熱潮及未來續有多隻大型新股上市會否抽緊市場資金,抑或令港股投資氣氛進一步推高,筆者認為這是「雞與雞蛋」的問題,但由於近期上市的新股均有不俗表現,新股上市活動對大市仍屬偏好,這類似2003年新股上市帶動恒指持續上升。不過,投資者不要忘記,當年高追新股的股民,至今仍被縛,例如長城汽車(2333)、中國東方(581)等。
資金流向未見逆轉,恒指料仍可進一步造好,但眼見近期股市急升而未能受惠,並希望分一杯羮而入市的心態並不可取,更不宜隨便追入細價股,一旦大市逆轉,這類股份的調整幅度料更大。持有強勢股者,暫可觀望,候較高位才獲利。相反,近日表現相對落後的優質股,例如中華煤氣(003)、地鐵(066)及交通銀行(3328),仍可吼位買入。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